游泳課難普及/體育師:學自救 不下水肯定學不會

絕大多數學校沒游泳池,邀請消防隊員到校指導救溺教學時採陸上教學。圖/消防局提供

一○八課綱訂出游泳課要有自救能力的檢核指標,部分沒游泳池或離泳池過遠的學校,推出陸域課程練習自救。專家認爲,不下水的課程可提升自救的基本概念,但要搭配暑期營隊或校外泳池教學。體育教師直言,雙腳沒有懸空怎麼學習漂浮?政府應落實游泳教學,讓孩子學會游泳絕對是最佳投資。

去泳池上課勞師動衆,有學校設計模擬課程,在教室或校內操場上,教學生模擬水母漂姿勢、練習閉氣等,或全身着衣藉由器具練習仰漂等,「不下水」學游泳技能。

有學校體育組教師說,教育部設計教學模組,帶學生探討水域意外的情境問題、水域安全與自救策略等,利用團隊合作模擬演練自救技能等,不必去游泳池,在校園內就能操作,讓水域安全教育更多元。

大葉大學學務長、運動健康管理學系副教授黃娟娟說,臺灣環海且溪流多,但會游泳的民衆不到五成,每年都有學生或民衆溺斃,游泳納入學校課程中,須徹底落實教學;水中自救不能只靠口頭說明,要實際下水操練,下水未必能馬上學會,沒下水肯定學不會。

黃娟娟說,訓練兩歲小孩游泳,三天就學會憋氣打水,國小學童上六堂課,多數人都可游完廿公尺;中央既然把游泳列入正式課程,應提供足夠資源,降低各校開課障礙,例如補助到游泳池的交通費或民間泳池的門票等。

中華民國游泳協會理事蔡耀叄說,學游泳或自救最好在泳池實境學習,單靠陸上學習就想學會,無異是緣木求魚;政府應寬列經費,落實游泳及救生課程。

臺中教育大學體育系助理教授劉佳鎮說,學校沒泳池或不易到達,可安排推廣課程,例如水域安全宣導、陸上游泳操等,但還是要有配套課程,例如舉辦夏令營集中教學,偏鄉地區可設置簡易泳池,或到有游泳池的學校校外教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