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環境 創造卓越/綠天鵝風險 企業的挑戰與機會

氣候變遷造成全球暖化,圖爲乾旱期間,日月潭碼頭水位見底。(路透)

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 BIS)2020年發佈「綠天鵝(The Green Swan)」報告,以「綠天鵝」形容可能超出正常預期範圍的氣候事件,如同黑天鵝事件般具有高度不確定性。

極端天氣 將成嚴峻考驗

時至今日,氣候變遷造成全球暖化,已不只是趨勢,逐年上升的數字,如世界氣象組織氣候監測與氣候狀態報告中發現2023年7月3日成爲人類有紀錄以來最熱的一天,地球平均氣溫超過17℃,揭示極端天氣對氣候暖化的嚴峻挑戰。

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Petteri Taalas嚴正指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比任何時候都更加緊迫,氣候行動不是有錢才做,而是必須要做。

無獨有偶,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23年11月發佈《2023年排放差距報告》指出,2021年到2022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增加了1.2%,達到574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更顯示除非各國加大氣候行動力度,比現有承諾更進一步,否則全球氣溫將比工業化前水平上升2.5℃至2.9℃。

到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必須下降28%至42%,才能實現全球升溫控制1.5℃以內之目標。

未來很有可能,每年都有新的報導指出「全球有紀錄以來最熱的10月」、「史上同期最暖」,不確定因素、不可預期的自然災害太多,我們要留意的環境造成經濟與社會影響,如糧食短缺造成飢餓、氣候難民等,諸如此類,已經不只是組織內節能減碳的問題,更要主動示警風險與危機,讓氣候造成的不可預測大環境系統下「綠天鵝」事件,變成組織須面臨的常態性挑戰。氣候緊急狀況已是不可逆、不可預測,但持續發生的狀況。

全球減碳 加大行動力度

而PwC《2023年淨零排放經濟指數報告》從2012至2022年期間,全球GDP成長34%,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增加速度減緩,全球脫碳率(碳排放密集度降幅)每年下降1.4%。以全球淨零須攜手實踐,各國都應該共同努力在2030年前全球脫碳率提升至17.2%,才能促使升溫幅度控制在1.5℃以內。

如同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氣候峰會(COP28)提出「全球盤點(Global StockTake)」,以升溫幅度控制在1.5℃以內,需要在2030年比2019年減碳43%。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協議,以社區爲單位的氣候調適,且提升再生能源使用強度,減碳已刻不容緩。

對於企業而言,面臨「綠天鵝」風險,分爲實體與轉型,前者實體風險爲立即性或長期性氣候模式變化造成營運中斷,而轉型風險爲政策法規、市場、技術等造成對企業財務衝擊或名聲風險。

本專欄接下來將以產業實務經驗,歸納出臺灣企業可能會遇到那些綠天鵝事件,而在因應過程中,企業會面臨的挑戰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