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的「碳焦慮」 TCDD解構碳權產業挑戰與機會

臺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13日於政治大學公企中心舉辦一場「碳權產業一條龍」研討會。圖/TCDD提供

臺灣碳交所即將在22日開盤交易,臺灣與其他73個法令制度相對較高的淨零碳排經濟體,並駕齊驅。全球2050年達到淨零碳排經濟,需要投入125兆美元的投資規模,臺灣企業到底如何因應這個必然潮流,在自發性降低碳之外,如何透過碳交所的碳權買賣,達到碳中和,成爲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課題。

臺灣碳權數位經濟發展協會(TCDD)在9月成立,因應臺灣中小企業的「碳焦慮」和即將啓動臺灣碳權交易買賣,在13日於政治大學公企中心舉辦一場「碳權產業一條龍」研討會,特別邀請國際碳信用評等獨立公司Sylvera亞洲業務總監路易斯.布斯(Louis Booth)、德國TUV南德總監王善弘和新加坡安所傑(ASJ)資本公司代表張傑,分別就從獨立查證機構角度看碳權與CBAM和碳權實務操作等三場專題演講,讓臺灣企業透過國際專家分享,有更宏觀國際視野。

TCDD理事長、DWS德銀遠東投信總經理黃釗盈表示,今年12月相當熱鬧,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 28)於12日落幕,臺灣碳交所即將在22日開始交易、開賣。在全球淨零碳排的風潮下,臺灣要如何因應和麪對,尤其從COP 28大會給臺灣啓發是什麼。

黃釗盈指出,開發中國家在無力對抗氣候變遷,如今可以藉助已開發國家的資金、技術來達成目標,這也提供臺灣一個借鏡,如何借力使力,臺灣企業在淨零碳排經濟上,跟得上國際腳步。

她也說,激活臺灣碳交易,吸引更多企業參與,正是TCDD舉辦一系列研討會,這次「碳權產業一條龍」,邀請到國際知名獨立的碳權評級機構Sylvera專家首度來臺,分享碳權產業價值鏈和國際碳信用案。

前立委、福華電子董事長洪奇昌則說,不同碳權價格和政策變化,這些都是臺灣企業留意,例如明年5月航運將列入管制,陽明長榮要去歐盟卸貨時,要從那裡計算碳費,這些會影響航運公司的停泊站和航線。

碳權開發上,洪奇昌分享,福華電子曾參與帛琉和印尼的自然碳權開發投資,以他們的經驗,臺灣參與國際開發案,要採取團隊合作,與當地政府和企業合作,組成國際聯盟,自然碳權開發是要經過聯合國註冊申請,以及層層「碳驗證標準{Verra}」查覈、監測和審覈,他們手上有一案在公開審覈期,年底前若通過就可以取得聯合國通過核發額度,確認碳權多寡,最終就可以在國際碳交易所掛牌交易。

Sylvera亞洲業務總監路易斯.布斯(Louis Booth)指出,實現淨零碳排經濟,這是全球必須面對的「新」現實,所有企業都需要從今天開始脫碳並改變其運營模式,否則將在潮流裡被拋棄在後。降低排碳,可以是企業自願性和合規的降低排碳,也可透過碳定價,購買碳權達到中和目標,截至 2023 年初,碳定價系統覆蓋了全球約 23% 的排放量。

新加坡在碳交易這個領域,算是亞洲相對走在前端,新加坡安所傑(ASJ)資本公司執行長張傑則分享,新加坡碳信用交易所(CIX)的發展經驗,CIX由淡馬錫Temasek、新加坡證券交易所SGX、星展銀行DBS、英國渣打銀行,合資設立的自願性碳減排交易市場。爲全球企業永續經營之需求與成果提供交易平臺,從個人消除碳足跡到企業的碳中和都涵蓋其中,從植樹到環保活動,其所做的一切都是爲了抵消碳排放和應對氣候變化,旨在幫助企業和個人可以通過獲得碳信用積分來發揮自己的作用。

臺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濟學系副教授施懿宸則建議,企業需確定合適的氣候轉型管治框架,建立一套完善的風險評估流程和機制,並設定碳排放指標與目標,量化碳風險並將其轉化爲公司財務風險,進而更好適應國際ESG標準對碳排放披露提出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