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鏡頭看臺灣》活力鮮師的行動教室系列二 林玉君

林玉君(中)擔任桃園市入校陪伴專案教師,經常到各校與老師共備,分享數學教學經驗。(黃子明攝)

林玉君(左)擔任桃園市入校陪伴專案教師,經常到市內各校與老師共備,也常受邀到各縣市分享數學教學經驗,她每天藉由練習瑜珈和靜心來紓壓。(黃子明攝)

林玉君(見圖)擔任桃園市入校陪伴專案教師,經常到市內各校與老師共備,也常受邀到各縣市分享數學教學經驗,她每天藉由練習瑜珈和靜心來紓壓。(黃子明攝)

林玉君(見圖)每天開車到市內各校與老師共備,忙碌的工作讓她有時必須在車內小憩養神,車子也是她的行動辦公室。(黃子明攝)

林玉君(見圖)擔任桃園市入校陪伴專案教師,除了常到市內各校與老師共備,也常受邀到各縣市分享數學教學經驗,高鐵車廂成了她的行動辦公室。(黃子明攝)

林玉君(中)擔任桃園市入校陪伴專案教師,除了與老師共備,她會入班示範教學,學生反應總是很熱烈。(黃子明攝)

雖然教學經驗豐富,也擔任桃園市入校陪伴專案教師引領老師共備,但林玉君(中)仍利用假日到臺北大學,參加李俊儀教授主持的「SOIL心法共備數」,增進自己專業能力。(黃子明攝)

雖然教學經驗豐富,也擔任桃園市入校陪伴專案教師引領老師共備,但林玉君(中)仍利用假日到臺北大學,參加李俊儀教授主持的「SOIL心法共備數」,她在課程中記錄其他老師教學分享。(黃子明攝)

林玉君—駕行動辦公室,穿梭各校備課,陪伴老師學生成長

國中小基層老師教學多在固定學校,擔任入校陪伴專案教師的桃園龍潭國中教師林玉君,如今以座車爲行動辦公室,遊走桃園部分中小學,公務多在車上聯繫,累了就在車上小憩,補足元氣再到下一站,陪伴數學老師共同備課,努力顛覆許多老師與學生對數學教與學的觀念。

林玉君自幼學習舞蹈、鋼琴,前後共四度全苗栗第一;自創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代表桃園市戰隊前往大陸杭州參加「2017兩岸智慧好課堂」PK賽,摘下總冠軍;爲紓壓運動練瑜珈和靜心,已經晉升教師等級;如此斜槓多才藝的老師,家中有五姊妹,只有一人非教職,父母親都是老師,堪稱教育世家,她戲稱小時候只認識老師這個行業,玩遊戲扮演老師,常用黑板、粉筆當遊具,因此影響她後來學習與職業的選擇。

從新竹女中畢業,林玉君考上臺師大家政教育系,聽擔任數學老師的父親建議修習數學輔系。畢業後,考上家政老師,第二年兼教本班數學,首年就讓班上學生數學成績大幅提升,隔年納莉風災導致家政教具泡水,於是下定決心不再教家政;一場颱風竟成爲林玉君教職生涯轉彎的關鍵。

任教廿餘年曾兩度因挫折萌生離開的念頭,後來轉念,不能退只好改變,林玉君嘗試各種學校交付工作,訓育組長、合作社經理都幹過,賺取經驗也堆疊自己能力;已退休的前校長陳麗捐上任後推動分組合作學習,並鼓勵老師嘗試新的教學方式,此一轉變讓林玉君徹底脫胎換骨,陳麗捐可說是她教學生涯的貴人。

林玉君從小數理能力強,善表達,學過兒童心理,能用孩子聽得懂語言教學,結合完備的數位化教具,自行研發教材,讓學生自行思考,進而理解、產生興趣,數學能力因此提升;她先在桃園教師會與老師共備,受到前、現任局長關注,轉任入校陪伴專案教師,以合作學習整合內容、方法、智慧設備,手把手分享教學經驗,希望可以產生漣漪效應;自稱愛上課就如上停不下來的跑步機,上課的幸福感一直持續出現,她持續保持學習熱情,利用假日跟隨臺北大學李俊儀副教授,學習「SOIL心法共備數」長達3年多,讓專業能力更上層樓。

林玉君教學上表現傑出,去年底又考上主任資格,但她目前並不想去擔任行政職,希望能繼續熱愛的共備工作,分享經驗和資訊,與其他老師共好;一路看着林玉君成長的前校長陳麗捐爲她抱屈,認爲教師體系應效法許多國家,採教師分級制,讓熱愛教學或不愛擔任行政職卻教學卓越的老師,可以在專業路上得到合理對待。

因教學口碑傳遍四方,連教育局長林明裕都叫她第一名的熱血老師,如今林玉君常受邀到各縣市分享經驗,高鐵車廂成了她的另一行動辦公室,忙碌教學工作佔去大部分時間,她善用時間練習瑜珈和靜心紓壓,每天儘可能放學後,維繫親子互動,擔任教職的先生愛登山,也兼職農夫,和諧家庭帶給林玉君高昂鬥志面對教學工作。

擔任班導前後共九年,林玉君教學啓發許多學生,因此深受歡迎,畢業學生至今聚餐還會邀請她;曾有一位學生送聖誕禮物給林玉君,卡片寫着:「老師:謝謝妳,讓我放棄的數學又重生,遇到妳是我最幸運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