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89、總分392雙考上岸人大學碩

編者按:如何全面系統地備戰雙考?擇校需要考慮哪些因素?備考途中該如何調整心態?本文對此均予以詳盡解答。從中可見,雙考不失爲一場人生的歷練。我們也歡迎更多的朋友向我們投稿,徵稿啓事:。

作者簡介:萬仁岢,深圳大學法學院2019級本科生。績點中上,獲得過少量學校獎學金。專業課有一定基礎,但不夠紮實;英語基礎不錯,四級600出頭,六級648,獲得過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在2023年考研中上岸人大法律史專業,並通過法考。

圖片 | 筆者的考研成績及法考客觀題成績

目錄

01 擇校與擇專業

02 報班問題

03 學習規劃

04 心態分享

05 總結

01 擇校與擇專業

囿於篇幅,本篇經驗帖難以把考研的方方面面都說清楚,因此筆者選取如何擇校、複習歷程、是否雙考、心態問題作爲重點。

前聽同學開玩笑說:“深大是個復仇者聯盟”,大家都很優秀,但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而有些失意。

不可否認,深大是一所優秀的學校,我非常感謝它,但通過考研去曾經的夢校深造,也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我相信有相當一部分同學也是這麼想的。

但是到了大三要確定報考學校的時候,心裡很難不打退堂鼓:我真的行嗎?會不會報低一點更保險?

我當時也曾因爲這些糾結而非常痛苦,因此希望我的分享能夠爲大家減輕一些內耗。

第一,作爲深大法學院的學生,我們在全國考研大軍中是什麼水平?

就我瞭解,無論是在北京還是上海高校,深大學子都越發成爲一支不容小覷的力量,越來越多深大人考上人大、法大、北航、華政等高校,我們學校在這些院校的老師、同學眼中已經不是“無名之輩”。

且根據讀研期間的橫向對比,身邊的同學大多來自五院四系,是非常優秀的人,但各大高校法學院四年的本科教育其實是相似的,大家在知識基礎、學識積累上的分別不會特別顯著。真正的差異還是看個人努力,而非院校。

所以,希望大家不要妄自菲薄,要相信自己和四年來所受的教育,深大的老師、教學設置、實習條件等真的是很不錯的。

第二,名校是不是特別難考?

和全國那麼多學校的人競爭,我能行嗎?我的答案是:很難,但是無需妖魔化其難度。

從人數上來說,人大法學學碩報考人數一般在一千六左右,招一百多人。

而這一千六的競爭對手中,起碼有三成人會在備考中棄權,越到後期每天放棄的人就越多,堅持住、考完試其實就超過很多人了。

從科目上來說,人大專業課考六門,三門理論法、三門應用法,每門五十分,且每門都是兩道大題,沒有選擇題、簡答題等題型。

只要能把六本書/講義(平均一本三百頁)背一輪,即使背得沒有那麼精確,在答題技巧的輔助下也能交上一份很體面的答卷了。

人大老師改卷是比較寬鬆的,只要背完、寫完,得分不會太差。

另外,因爲朋友中考華政、中大、西政、法大的都有,大家那一年都沒了半條命,但所幸都取得了圓滿的結果,大家都認爲確實難考,但是是可以攻克的難關。

第三,要考名校,我是不是得頭懸梁錐刺股、三更起五更歇?

是不是一步都不能錯,要背三輪專業課、模擬真題到滾瓜爛熟?是不是要捨棄所有娛樂時間乃至休息時間?不是的。

考研和期末衝刺不一樣,它的戰線非常長,接近一年的時間既有利也有弊。

弊處在於令人疲憊、情緒與狀態會經歷多輪起伏,而好處在於容錯率高,我們不會因爲一次擺爛、一個決策失誤而全盤皆輸,我們有無數次機會重整旗鼓,而不喪失獲得成功的可能。

以我自己舉例,我考研這一年浪費了很多時間,前期沒有報班自己啃課本,花了兩個月啥都沒學到;

中期客觀題考完後襬爛一個月,幾乎什麼都沒學就進入了十一月;

後期每天都在上演生死時速,政治主觀題和專業課都在考試那天的凌晨才堪堪背完一輪。

我的朋友們也都是這樣,有的人經歷了分手、有的人被社團事務纏身,但是隻要是紮紮實實學了一輪、背了一輪的(這是底線),敢於懷着一種“向死而生”的心態上考場的朋友,都考上了。誠然,我舉的例子存在倖存者偏差的可能,更多的人在一次次擺爛的累積中、心態的崩潰下沒能成功上岸,努力走好每一步、過好每一天絕對是最穩妥和紮實的。

但是,希望大家不要一上來就給自己太高的要求,然後被完美主義帶來的自責束縛,考研需要的是綿綿用力、久久爲功。一兩次偏離計劃沒有關係,一定要及時停止內耗、着眼於最重要的東西——知識掌握程度,然後撿起狀態、重新努力到最後一刻。

正確的心理準備是良好備考的基礎。

以上三個方面,希望能使大家對考研在一定程度上“祛魅”,在擇校上更多一點勇氣。

其次是專業選擇。爲什麼想考法律史,

一是因爲熱愛,我從大二開始就對法律史情有獨鍾,歷朝法制的精巧與傳承令人讚歎,從中得以一窺幾千年歷史的博大浩瀚;

二是職業規劃,我想從事的職業與法律史並不衝突,因此我堅定地選擇了它。

個人建議,大家在決定報考專業時還是以興趣爲主、職業規劃爲輔,不用過多考慮上岸難度。

因爲該專業今年是冷是熱是很難預測的,以“撿漏”爲追求研究得太多,不是正道。

以人大爲例,法律史在過去一直是很冷門的專業,基本上了校線就可以進。但自2021年400分雲集的“爆雷”情況後,其難度和熱度便一直居高不下了。

同樣戲劇化的情況在人大每年都有發生,每年都有一個冷門專業會陷入修羅場,23考研是比較法,往年無人問津,當年卻390、380分數者雲集;

也會有起碼一個專業分數大跌,比如往年都很熱門的訴訟法,23考研時350+都能上岸。

因此,我認爲與其猜測與反猜測今年哪個專業好撿漏,不如順應內心報考感興趣的專業來得穩當。這樣,成了高興、敗也無悔。

心理按摩後,是一些比較具有實操性的擇校建議。第一,在前期多收集信息、看各院校上岸者的經驗帖是很有必要的。

因爲收集信息本質上也是個祛魅的過程,當我真正瞭解了人大的考試科目、初複試要求、報錄比、生源情況、輔導機構等信息後。

我對“考不考得上”的焦慮就小了很多,一條更爲具體的道路在我面前徐徐展開;

另一方面,在分析了其他院校後我才發現,當下幾乎已經沒有好考的學校了:好學校競爭大、小學校容易暴雷、中等院校也都被懷着“撿漏”心態的考生們炒成了熱門。

既然考研無論如何都要脫一層皮,那爲什麼不爲我最愛的學校脫呢?

爲什麼不爲所受監督力度更大、相對更公平的、面向全國招生的北京上海院校脫呢?這些信息和想法讓我真正堅定起來。

第二,至於如何蒐集信息和做決定,對於前者,我覺得主要是兼聽則明、多搜多看,善於利用微博、豆瓣、小紅書、微信公衆號等。

另外,還可以加入該院校的考研QQ羣,我之前在瞭解中南大學時就是從它的民間考研羣裡找到的往年的報錄比文件;

對於後者,如果已經有了堅定的目標,那麼堅持就好。如果沒有太大執念,在很多所院校中糾結的話,我推薦大家去看看豆瓣上《我真的很會考研擇校》這個帖子,我覺得裡面分享的決策方式非常科學全面!

不過,擇校雖然重要,大家還是要控制好時間,我當時是一邊背單詞一邊查資料、和家長老師交流等,花了大概兩週的時間定下了院校、課本教輔、報不報機構、大致的複習計劃等事項,時間是充裕的,大家可以參考。

圖片 | 豆瓣《我真的很會考研擇校》

02 報班問題

這個問題有很多師弟師妹問過我,我自己在備考時也糾結了良久。我個人認爲是需要的。

以我報的機構爲例。

一是其配套講解課程真正把我領進了專業課學習的門,自學課本容易走神,而且過於機械、把握不住重難點,我在這個問題上吃了虧,下文會詳細展開;二是考研數據總結、答疑服務、真題批改、熱點總結等爲我節省了很多時間,它們是切實有效的,並非形式主義;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小班主任的全程陪伴對我的規劃和心態意義極其重大,師姐師兄的指導、安慰、批評幫助我度過了很多艱難時刻,感謝他們!

據我瞭解,五院四系都有比較成熟的培訓機構,大家在前期可以多搜索、多問問有經驗的學長學姐。另外,一定要要警惕個人輔導,真的想報的話也一定要多方考察、擦亮雙眼,我有研友被騙了一大筆錢。

不過這些也只是個人建議,僅供參考,大家還是要根據自己的狀態、條件決定是否要報班。外力的輔助無論如何都是次要的,打鐵還需自身硬,紮實學習是關鍵。

03 學習規劃

每日作息參考(11月後)

圖片 | 筆者作息安排

時間段規劃

1、2022年的二月底-三月

即大三下學期初:收集考研信息、完成擇校工作。

2、三月到四月

在專業課上我只做了兩件事:自學法理藍皮書和看民法法考視頻。

這兩項任務完全是白做工,對之後的學習幾乎一點用都沒有。

原因有二:第一,雖然在擇校時已經瞭解到了知行,但我想試試靠自學能不能掌握知識,於是沒有報班。

然而,理論法學是非常依賴“師傅領進門”的學科,沒有師兄師姐的講解和串聯,我自己當時對教材的理解是很淺薄和割裂的,經常學得一頭霧水;

第二,我只讀藍皮書而不背記,只看法考課而不做題,本來就理解得不深刻的知識像水一樣流過了光滑的大腦,什麼痕跡都沒留下。

所以,大家要警惕自我感動式的努力,時刻反省自己是否真正學到了東西、吸收了知識。

考研初期只看課本和視頻是不夠的,要開始有意識地記憶重點概念、做每章的法考題。

3、五月-七月

我回到了學校。當時我已經意識到了自己進度偏慢的問題,於是報名了機構的理論法學班。

諮詢了小班主任017師姐有關學習規劃的問題後,我被師姐超級認真的長篇回答震撼到了,因爲之前我一直以爲小班主任會是比較官方的客服人員,沒想到居然這麼負責。

總之,在017師姐和靜靜師姐的幫助下,我定下了暑假前過完專業課一輪學習的目標,開始學習知行講義、課程,聽剩餘的民法法考課。

我認爲制定中期的學習計劃是很重要的,每到各重要的時間節點,我都會制定下一時間段的總體規劃。比如5月理論法一輪開始時、7月底法考衝刺開始時、11月考研衝刺開始時等。誠然,我並不能百分百完成這些規劃,但它們提高了我對特定時間段的把握程度和掌控感。

5-7月的學習狀態比較平穩,我按照課前預習--聽錄播課--課後總結的順序學習理論法。這一過程非常充實,因爲機構的課程給了我太多啓發和感動,與我上個階段枯燥低效的自學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4、七月底-九月

全力衝刺法考階段。

這裡涉及到一個問題:要不要雙考?我個人的建議是考。

在我看來,法考是考研的助力而非阻礙:

一是因爲大部分院校的考研和法考都有很多重合科目,如果說考研學習注重“精”,那麼法考學習就能從“廣”這一維度對其作重要補充。

最顯著的例子是憲法,法考理論法馬峰老師的講解、口訣、講義等對我的考研憲法學習幫助非常大。比如基本制度板塊的文化、社會制度,知行講義中講得不多,但還是要有所瞭解,免得考到了一句話都寫不出來,這時我們可以從法考講義中找到補充;

比如國家機構中的特區行政機構,法考講義對特區的立法、行政、司法機關的組成、職責與任期介紹得更詳細、口訣也很朗朗上口(40、20永無中魔咒),對於我們全面掌握特區制度是很有幫助的。

二是,即使是與考研不重合的科目,也能爲考研助力,因爲它們能完善我們對國家整個現行法體系的認識,爲考研的答題增加很多的制定法細節。

圖片 | 《刑訴》考前佛腳

在我的研友中,絕大多數人都報名了法考,但採取考研爲主的戰略,只在法考客觀題考前衝刺了三天、一週、半個月、一個月不等,也有完全沒衝刺,憑着考研學習的基礎直接上考場的,但無一例外都過了。

當然,也有沒有報名法考,堅定以考研爲唯一任務的朋友,她也以優異的成績上岸了,並在研一時通過了法考。

所以,大家多加參考、果斷決定即可,不必糾結太久,走哪條路都能成功的。如果選擇雙考,建議專注法考的時間不要超過一個月。因爲經過前期學習,我們在雙考重合的大法上已經打下了堅實基礎。所以只需要再花一些時間衝刺其他科目、練題模擬找到手感,就能穩穩過線;從具體安排來看,在時間、全面度和學習方法上對大法、小法一定要區別對待。

總的來說:考研法考重合大法(民刑理論法訴訟法)>分值高的大法(商經知)>分值不那麼高但容易學的法(對我來說是三國法)>分值不那麼高且較難較多的法(對我來說是行政法)。在前兩類法掌握得不錯的基礎上(重要前提!),可以舍掉一門後兩類法。

具體怎麼學:

(1)對重合大法,應當深入全面地學習。

在開始複習到8月這段時間,建議完成理論法一輪學習+重合大法看完法考精講課+適量法考題鞏固(不然就會像我的民法一樣邊學邊忘!)。

我當時由於前期規劃和執行不足,進度慢了,所以在暑假法考衝刺期間還得花二十多天學習刑法。

雖然導致後期其他科目的學習時間很緊,但是這爲我的法考和考研都打下了非常牢固的基礎,所以不虧。

其實,只要留夠了過一遍非重合法的時間,那麼在重合大法上花多少時間都是不虧的;

(2)對分值高的非重合大法

聽背誦卷課+做題,即各法考機構出的比精講課更濃縮的課程,名字可能有所不同,但實質內容相同;

(3)對分值沒那麼高/沒時間細學的法,

若在這門課上本科基礎較好,沒有太多理解問題的話。

有一個非常高效的辦法:只聽帶背課,課上老師只講核心知識點,所以時長非常短,倍速聽用時更少。

另外,建議配合該老師的背誦卷講義,一是適配度很高,帶背課知識點都能在書上找到,減少做筆記時間;

二是可以查漏補缺其他次重點,剔除重點知識後的其他內容只用看一遍就好,無需聽課,親測用時也很短。

圖片 | 帶背課示例

5. 法考後-十月底

至暗時刻。

在這40多天裡,我完成的學習任務非常少、狀態也很不穩定,整個人身心都很疲憊,對自己、對考研的信心都降到了谷底。

究其原因,前期是法考衝刺時期壓力太大、學得太累而導致的報復性玩樂,後期是焦慮和自控力不足導致的行爲的頻頻脫軌。

圖片 | 筆者當時心態

回顧這段時間,我總結了幾點教訓:

01

第一,考研大忌之一:休息過長時間。

我悲劇的開始是法考結束後決定“好好給自己放一週假”的念頭,一週後法考客觀題成績出來了:過了!於是開心地又浪了一週,九月就結束了。

十月份,我下定決心要重出江湖,結果迎來了國慶假期,我又混跡在放假的家人、朋友中傻樂了一週。

三週基本沒碰過書的日子對我的學習狀態造成了摧毀性的打擊。

如果不是我爸媽在十月底的某天晚上對我“當頭棒喝”,我很肯定這種狀態會持續到考前,我絕對就考不上了。

02

第二,不要高估自己的自制力

遇到自己沒法解決遇到的自律問題,請果斷向身邊的人求助。

我的升級版自控規劃是:

(1)手機、ipad白天關機鎖進櫃子,只在睡前2h用來查閱消息和娛樂。

(2)00:00準時交還手機給我爸。

(3)每天向機構的016師姐打卡,師姐也很嚴肅地批評了我前段時間的鴕鳥心態,並且欣然同意了我每天打卡的請求。父母和016師姐的幫助給我很大的力量,我的狀態終於重新步入了正軌。

03

第三,不要太晚開始背書。

我十月份時的任務規劃也有問題,又一次陷入了完美主義的窠臼,覺得看完知行的所有應用法學精講課纔算完成了理解工作,才能開始背書,結果浪費了大量時間,導致後期背誦時間非常非常緊張。

首先,聽課和背誦是可以同時進行的;

其次,我們應當根據自己的掌握程度、時間、進度等因素靈活安排各階段任務,而不是機械地認定“一定要完成xx/到xx時間才能開始背誦”。

我們的任務是吸收知識、能夠答題,而不是“完成xx”,千萬不要被形式主義矇住了雙眼。

最後,雖然大家的進度有所不同,但是我個人建議大家背誦的時間最好在10月初,最遲不要晚於10月中。當然,只要紮實完成了理解工作,再早一些開始背誦也是可以的。

6. 11.1-12.26

考研衝刺。

這個時期是我進步最快的時期,摒棄了形式主義的追求,抱着“好死不如賴活着”的心態專注於完成各科最核心的任務。我的日均學習時長是9h,臨近考試的兩週大概是11、12h。

這兩個月真的非常辛苦,無論是生理壓力還是心理壓力都很大,沒有朋友、師姐、家人的支持我肯定堅持不下去。

時間太緊張了,所以我基本上只完成了一輪背誦,心裡完全沒有底。

幸好還是咬牙背到了考前的最後一刻:我的政治主觀題和知產都是在考試當天的凌晨五點背完的,訴訟法則是在下午場考試前的午休背完的,那兩天我的睡眠總時長應該不超過三小時。

但是我覺得堅持到底真的有用,很多看了、背了的東西都考到了,像是一種玄學。

所以,希望大家也能拼搏到最後一刻,考完就有很大機會上岸!

04 心態分享

回顧考研之路,我的情緒問題非常嚴重:

7月時,雖然學習狀態不錯,但我的心理狀態非常糟糕,每天都因爲對一輪複習進度和法考的恐慌而以淚洗面。

於是我毅然決然地選擇回家備考,雖然和主流觀點“暑假在學校學習”相逆,但對我來說是正確的選擇;

10月時,又因爲焦慮和完美主義頻頻擺爛,陷入惡性循環;

11、12月也是如此,雖然學習上重新邁上正軌,但“複習不完了”、“考不上了”的念頭時時侵擾着我,到後期我經常邊哭邊背書,因爲這樣會好受一點。

因此,對於如何調整心態、解決情緒問題,我有一些心得想分享:

第一,不要對2個月以上的未來做太多展望,這是我7月的問題所在,這種做法只會徒增焦慮。

一是考研複習實際上戰線非常長,即使是看起來已經很恐怖的10月,離正式考試也還有將近3個月的時間,紮紮實實地學一天就能做很多事了,更何況是八十多天。

二是每一階段的規劃都要按照上一階段的情況來具體制定,影響因素有任務完成情況、心理狀況、身體狀況、政策等等,想得過多、過遠實際上意義不大。

“焦慮”的對立面是具體,當感到焦慮時,具象化這一階段的目標和任務,着眼於具體怎麼做,負面情緒自然就消失了。

第二,按自身需求選擇環境。

沒有人規定考研一定要待在特定地點才能考上,還是那句話,重點在於真正吸收了知識。

所以,能夠提高我們知識吸收率的場所就是最合適的。

以我個人而言,在家備考能減少通勤、處理生活瑣事的時間,且家裡誘惑更少,不像在學校總想着出去玩,最重要的是,家人能給我我非常需要的情感支持,所以在家複習更適合我。

放在起牀睡覺時間、娛樂時間上也是一個道理,我們可以參考經驗帖,但不要被它們束縛住了,探索並堅持最適合自己的複習模式纔是最重要的。

第三,尋找適合自己的排解情緒的方式。

在考研的高壓環境下,大家都會焦慮、迷茫,在與負面情緒鬥爭的過程中,我們要總結適合自己的排遣方法。

每個人都不同,適合我的方法是哭、和家人朋友聊天、散步、玩幾局4399小遊戲。

找到行之有效的自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考研後期,但要注意最好不要選擇容易上癮的方式。

比如看小說、開黑等,容易一發不可收拾,浪費時間的同時還會加重焦慮與懊悔,那就得不償失了。

05 總結

考研是痛苦的,但是絕對是人生中寶貴的一次歷練。

一方面,考研和法考的學習,讓我真正系統地學了一遍法學的基礎學科,這些知識和感悟是無論上岸與否,都會是相伴我們一生的財富;

另一方面,考研中情緒如潮汐般的起落、學習狀態在一天內的變化、對不同科目的感興趣程度等,都爲我們提供了深入瞭解自我的契機。

最後以曾國藩關於練字的一段話作結,它曾激勵過我許多次,與諸位共勉:“困的時候切莫間斷,熬過此關,便可少進。進步了,再困,再熬,再進步,自會有亨通精進之日。打得通的,便是好漢。”

優質筆記&專業諮詢

請點擊青苗法鳴小程序

青法在線向全體青年學人進行長期徵稿

秉承“有問題,就搜青法在線”理念。從專業學習、考試升學經驗,到比賽訓練、項目申報,再到求職經驗、職場心得,全方位帶動青年學人發揮“傳幫帶”作用。誠請大家惠賜優稿!

1.長期徵稿:包括但不限於各類經驗貼(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語學習、校園競賽、求職實習等)、學習心得類文章( 如筆記方法、考點總結等)、實務類文章(如辦案手記、法律檢索技巧等)以及信息整理類原創文章(如考研數據整理與分析、就業趨勢判斷等等)。

2.優質選題:研究生選導師經驗;

課題申報、結項經驗;

模擬法庭、創新創業、科研立項等經驗;

實習投遞經驗、工作心得;

畢業生選調、考公、律所/央企求職、面試經驗;

就業形勢與職場新人思考感悟;

保研夏令營、九推備戰經驗;考研公共課高分備考經驗;考研保研數據及案例分析;出國留學申請、就讀心得體會;專業學習、校園生活、期末考試逸聞趣事;本科生、研究生專業學習方法。

賜稿郵箱:qmfmbjb@163.com。稿酬等詳情信息請見:

本文責編 ✎默

本期編輯 ✎十月-鯤

法學學術、熱點爭鳴、交叉學科,請認準“青苗法鳴”微信公衆號

長期收稿郵箱:qmfmbjb@163.com

社羣交流請添加公共微信:

公共微信2:qmfmggwx2

付費諮詢與講座請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