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鍾肇政、林懷民 政治犯來稿也收

臺灣首本純翻譯月刊「拾穗」,共發行卅九年、四百多期,出版單行本一一四種,在臺灣的文學藝術界、科學圈留下印記。因爲譯者的理工背景,「拾穗」不僅刊出吳爾芙、川端康成等大師名作,也翻譯科學新知如「美國人對氫原子彈的恐怖病」;更因編輯臺開明作風,連政治犯的來稿也來者不拒,成就「拾穗」的燦爛風景。

除了翻譯各領域的經典與名著,「拾穗」也積極迴應時局。當克難養雞風靡全臺灣之際,「拾穗」增設「業餘談養雞」專欄,解答養雞的技術問題;一九五八年,更連載「西德聯邦總理—阿德諾傳」,譯者還接獲阿德諾回函致謝,見證了臺德國際友誼。

「拾穗」也對外公開徵求譯稿,五千字以下每千字卅元,篇幅長者稿酬更高。當時公務員一個月的薪水平均爲一百至兩百元,等於譯一篇短篇小說就可獲得公務員一個月薪水,優渥稿酬吸引各方好手,包括小說家鍾肇政、莎士比亞學者彭鏡禧、劇場推手姚一葦等。

「拾穗」也撫慰了白色恐怖時代下許多遭禁錮的心靈。當時關了大批政治犯的泰源監獄擔心犯人悶得慌,特准犯人翻譯投稿,主要的投稿園地便是「拾穗」。據估計,當時泰源監獄所收到的稿費,一個月最高可達廿五萬元。

「拾穗」以豐厚稿酬培育臺灣戰後第一代譯者,也打開青年的眼界。透過「拾穗」,鍾肇政磨出「魯冰花」的精煉文筆;林懷民接觸到西方舞蹈。「拾穗」在最巔峰的一九五○、六○年代,發行量逾萬本,文藝青年人手一本,連平鑫濤創辦皇冠雜誌時,都把「拾穗」當作競爭對手,誓言「一年內打垮《拾穗》」。此外,「拾穗」也比「現代文學」更早譯介歐美現代主義作品,讓白先勇興起有爲者亦若是的雄心壯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