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網友曝光嫌犯資訊恐引發「2危機」!高雄少女失蹤應速建立「通報管道」

記者林育綾/臺北報導

高雄少女失蹤事件引發社會各界關注,所幸南北警方通力合作下,終於在1日尋獲少女及羅姓主嫌,全案宣告偵破。不過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也表示,在搜索期間,不少網友網路上提供加害者資料,雖然網友的熱心提供線索至關重要,但也可能讓加害人同步看了這些資訊,反而「煙滅證據、轉移場地」或「對被害人做出更極端不利的行爲」。

▲網友事前大量曝光羅姓主嫌的資訊,恐引發危機。(圖/記者張榮恩攝)

兒盟今(2)日召開記者會,邀請立法委員王婉諭臺灣展翅協會、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以及主管機關內政部警政署、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等部會代表,共同體檢防制兒少網路誘拐、兒少離家失蹤的現況做法,並提出具體的政策倡議與修法建言

其中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執行秘書劉昱均提到,此次事件能迅速破案,除了警方積極偵辦外,網友們在網路上提供的各種資訊,也成爲警方破案的重要線索之一。雖然網友的熱心值得肯定,但也恐引發「2個危機」,他們擔心,當網友在公開平臺暴露嫌犯相關個人資訊、警方辦案進度等,可能使犯人也同步從網路取得這些資訊,進而「湮滅相關證據或轉移窩藏地點」,甚至可能在覺得無路可退後,「對被害者實施更激進的手段」。

因此期待未來針對此類重大社會矚目案件,警方或許可以建立一個「通報管道」,讓熱心的民衆可以透過管道提供線索,也可以避免重大線索因爲公開而失效,甚至影響破案。

▲兒福聯盟從高雄少女失蹤事件,看見政府防制兒少網路誘拐、兒少離家失蹤的漏洞問題,特召開記者會邀請各界討論。(圖/記者林育綾攝)

此外iWIN也指出,在失蹤協尋期間,所有媒體也積極報導,透露了很多相關資料,如今孩子找到了,「資料卻不容易拿下來」,包括報導中會指出少女的綽號家庭狀況等,可能已經觸犯兒少法第69條的爭議,侵犯了兒少隱私。

由於此類原爲失蹤協尋,尋獲之後轉爲兒少保護案件的相關報導,目前並無明確報導界線流程高度仰賴媒體業者自律。期望未來能與媒體平臺建立一套機制,如何在前端協尋時透過媒體快速散佈資訊,之後如何進行被害兒少個人資訊保護?例如在孩子被尋獲、全案偵破後,媒體能將過去相關報導做一些調整,將兒少的資料作遮蔽和撤除,期待各界能有共識作法,不要讓媒體一方面是協助警方破案的幫手,另一方面又侵害兒少的隱私。

劉昱均也說,iWIN網路內容防護機構每月有一場會議,將與政府機關人員共同開會,若後續有相關研擬措施會隨時提出,也讓主管機關能共同攜手配合。

►我們的美麗就用白紙黑字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