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挑戰英偉達“一家獨大”

美國東部時間4月9日凌晨,英特爾發佈了其最新的人工智能芯片Gaudi3,預計將在第三季度大範圍上市。對於Gaudi3芯片,英特爾在此前的新聞通氣會上稱,該產品的能效是英偉達芯片的兩倍多,運行AI模型的速度是英偉達H100 GPU芯片的1.5倍。

延續以往的風格,在發佈會活動現場,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帕特里克·基辛格(Patrick Gelsinger)再次爲人工智能應用前景站臺,他稱AI對未來應用的顛覆堪比WiFi。據他介紹,與上一代Gaudi2芯片相比,最新的Gaudi3芯片在BF16(一種16位的浮點數表示方法,爲業界衡量AI計算的基礎指標)計算能力上提升將近4倍,同時內存帶寬也增加了近1.5倍。

Gaudi系列是英特爾在2022年5月面向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專門推出的芯片品牌,用以對標英偉達的人工智能計算芯片。據介紹,英特爾Gaudi3採用了臺積電5納米的製程工藝打造,將於二季度首先面向戴爾、惠普、聯想、超微電腦等設備製造商(OEM)出貨,計劃三季度大範圍上市。

在實際應用上,這款專爲AI加速計算設計的芯片可用來支持大模型的訓練與推理,預計能夠大幅縮短70億和130億參數Llama2模型,以及1750億參數GPT-3模型的訓練時間。同時它還能用於更大規模參數量的AI模型的推理,如70億、700億參數的Llama 7B、70B,以及1800億參數的Falcon 180B。

隨着Gaudi3的正式發佈,當前AI芯片市場呈現出英偉達B200、AMD MI300系列和英特爾Gaudi3“三巨頭”競爭的格局。英偉達在AI芯片領域“一家獨大”的局面面臨來自另外兩家廠商的挑戰。

英偉達股價當天收盤再次下跌,盤中跌幅一度接近5%,最終以2.04%的跌幅收盤。與此同時英特爾微漲0.92%。有分析指出,這一現象表明,投資者可能對英特爾在AI加速器領域取得的進展表示認可,認爲Gaudi3可能對英偉達在市場上的主導地位構成挑戰。

不過,在當前的AI“軍備競賽”中,英偉達依舊暫時是市場的佼佼者。上月底,該公司正式發佈了新一代人工智能計算芯片B200。英偉達CEO黃仁勳稱,B200 GPU的AI運算性能在FP8及新的FP6上都可達20 petaflops,是前一代H100運算性能的2.5倍。

分析認爲,相比英偉達,英特爾作爲後來者希望通過自家完善的下游產品生態、在OEM廠商間的強大號召力以及早年間在數據中心產業鏈中的地位來擊打英偉達的痛點。

在接手英特爾後,基辛格一直希望藉助AI熱潮重振該公司在個人電腦市場低迷時期衰退的業務。不過,英特爾人工智能業務在2023年依然承壓。公司年報顯示,2023年數據中心和人工智能收入爲126.4億美元,上年爲168.6億美元。

此外,英特爾的雄心遠不拘泥於發佈AI芯片產品,基辛格上月對媒體公開表態,除了設計Gaudi3之外,英特爾還計劃在預計於2027年或2028年開業的俄亥俄州新工廠生產人工智能芯片,可能爲外部公司製造。

但目前,英特爾的代工業務鉅虧,2023財年的代工服務經營虧損較上年同期的2.81億美元擴大71.53%,至4.82億美元。AIPC業務前景雖好,但盈利能力前景仍存在不確定性,數據中心和AI業務以及網絡和邊緣計算業務分部均在2023年轉盈爲虧,經營虧損分別達到5.3億美元和4.82億美元,上年爲盈利13億美元和10.33億美元。

反觀英偉達的利潤卻是實打實地在增長。截至2024年1月末的財政年度,英偉達的非會計準則淨利潤同比增長286%,至323.12億美元,其中得益於AI發展,英偉達的數據中心分部全年收入同比增長217%,至475億美元,計算及網絡業務的全年經營溢利更按年增長530%,至320.16億美元。

同時,儘管英特爾設定了野心勃勃的代工目標和進入最先進代工廠的時間表,但目前其能夠量產的節點技術最高或還是7納米,而Gaudi3將採用5納米工藝,這意味着英特爾需要臺積電等爲其最先進AI芯片代工。

北京商報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