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臺南「天坑」基地 勾起老一輩「滄海桑田」回憶

臺南市中西區五妃街和西門路一段一帶,已發展成爲繁榮的蛋黃區,但在6、70年前還是一片空地,更是昔日臺江內海一部分。記者吳淑玲/攝影

皇龍建設在臺南市中西區五妃街興建大樓建案發生道路塌陷意外,吊車救援掉坑小貨車也翻覆陷落在基地坑洞中,該地目前是市中心蛋黃區,有百貨公司及飯店,但老一輩居民指65年前當地還有溼地及魚塭,文史老師也說當地是昔日的臺江內海一部分,舊地名「大寮」、「下林」等,和海邊、地下水有關,引起不少人「滄海桑田」的回憶。

對於外界關切建案和地下水是否有關,臺南市政府工務局長陳世仁指出,和技師工會初步鑑定塌陷與施工較有關係,在深開挖連續壁施作過程有暇疵,地下水雖豐富,現今建築工法都可克服,附近也有飯店、百貨公司及大樓,不必太擔心;周邊民宅檢測無傾斜危險,透地雷達掃瞄地底雖有小孔洞但影響不大,建案基地原則上沒有大問題,但業者要復工須提出申請及經過專業審查。

當地71歲朱姓住戶說,西門路和五妃街路口,約往下1公尺就會挖到地下水脈,多次路平重舖路面都要用更多的級配及柏油,約65年前當地還都是空地和菜園,小時候聽父親提起當地是靠海,建商蓋大樓也是帶動地方發展,但市府要做好地質調查嚴格把關。

臺南赤崁文史工作室負責人鄭道聰說,主要是西門路以西從大成國中到小北的西邊都是昔日臺江內海的一部分,五妃街古早叫大寮就是在海邊搭寮爲生, 東邊五妃廟是比較高的地區,沙丘所沉積下來的水在接近五妃街與西門路口一帶涌出,以前地名「下林」,地方俗諺的「下林水最甜美」,文獻紀錄當地曾有99口井,顯示地下水很豐富,府城臺地沉積下來的水在西門路涌出,因此很多老宅有很多水井。

鄭道聰說,五妃街一帶地下水豐沛,30多年旁邊三星社區興建時就抽出大量的地下水,他小時候約是在民國50年至60年附近還看得到魚塭,但像海安路地下街及現在南美館早期蓋公11地下停車場時,都抽出很多地下水,現代建築工法都可以克服,當地也有大樓及新興社區,不必太擔心。

皇龍建設在臺南市中西區五妃街興建大樓建案發生道路塌陷意外,勾起老一輩人對當地「滄海桑田」的回憶。記者劉學聖/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