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臺大攜手小農 日曬「鹿光米」友善耕作種出手工平安稻

▲湯英華表示,未來將持續臺大實驗林合作,透過友善農耕實踐資源永續利用,並讓更多客人能選擇更健康好吃的米食。(圖/臺灣大學提供)

記者崔至雲臺北報導

友善農業近年來備受重視。臺灣大學指出,爲善盡社會責任,由實驗林管理處推動共榮計劃輔導農民耕作生態農業生產稻米。「瑞田日光米」品牌創辦人湯英華與妻子曾盈婷傳統日曬方式與生態農法種植稻米,更與臺大實驗林合作,成功培育新型「鹿光米」,融合創新創意想法開發特色米食產品

湯英華出身南投縣鹿谷瑞田村,退伍後即繼承家業開始務農,2012年轉型小農併成立「瑞田日光米」品牌,2016年起參與臺大實驗林共榮計劃輔導,開始植栽分子選育優良米種「臺南十六號」。湯英華表示,在參與計劃後,對鴨間稻等自然農法更加了解,也持續致力於實現「與自然共生」的理念,採友善耕作方式種稻,並在實驗林副處長興旺的引薦下種植臺南十六號稻米。

湯氏夫婦不畏辛苦,採傳統日曬米,堅持環境理念。(圖/臺灣大學提供)

湯英華說,第一季種出來的成果並不理想,因爲此種稻米的特性與一般稻米不同,但經過馴化之後,重新用自己種出來的稻米下去育種,現在已經算是成功了。

臺大表示,在湯氏夫婦努力下,第二季終於成功種植出屬於鹿谷地區的「臺南十六號」,併爲其申請「鹿光米」專利,而臺大實驗林亦與雲林科技大學合作,爲「鹿光米」製作產銷履歷與新包裝設計。兩人笑說,劉興旺每次都會「出作業」,讓他們腦力激盪,也因此夫婦倆對於產品開發與行銷越來越熟悉。

▲湯英華夫婦與與臺大實驗林合作,參與輔導課程、採有善農法種植「鹿光米」。(圖/臺灣大學提供)

臺大說明,實驗林透過多元化的輔導方式,加上湯氏夫婦的實作經驗,激發出以稻米爲元素的創新產品,如糙米漿、手工平安稻等,讓稻米不只是單純的米飯,而成爲富有創意的特色米食。

▲在湯氏夫婦努力下,第二季終於成功種植出屬於鹿谷地區的「臺南十六號」,併爲其申請「鹿光米」專利(圖/翻攝日曬米屋鹿光米臉書)。

湯英華說,經常有人笑說「現在機器這麼方便,爲什麼你們還走回頭路,是頭腦傻囉?」但他與曾盈婷不畏辛苦,堅持傳統的日曬米,透過友善農業工作方式,堅持着他們的環境理念,只爲讓更多客人能選擇更健康好吃的米食,未來也將持續與臺大實驗林合作,朝生態永續與友善農業的方向前進,併爲顧客提供優質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