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十年紅利期 營造業:盼銀行排除限縮資金

隨着公共工程、住宅大樓等進入興建潮,營造廠成了當紅炸子雞。圖/曾麗芳

因預算不足而停擺兩年多的公共工程,隨物價調整後紛紛發包,近期大量工程集中釋出,讓營造廠幾乎處於滿載狀態。中部營造廠商表示,營造業已進入十年來最大的紅利期,期盼政府將營造業排除在銀行限縮資金範圍之外,才能讓公共工程順利推動。

立穩營造董事長陳舜智表示,立穩從嘉義到臺北,從住宅大樓、廠房、醫院、飯店等在建工程案量衝破百億元,然「現階段銀行將營造業視爲高風險行業而限縮資金」,讓營造業相當困擾;在市場缺工下,營造業負起國家的基礎建設,建議政府在防炒房的同時,應將資金導向具實質建設的工程營造業,讓基礎建設更加健全。

事實上,政府自2022年起祭出一連串打房政策,包含限縮銀行資金,愈來愈多建商朝向可長期持有的可收益性資產及無銷售庫存的產業轉型。如總太地產更名「富華創新」,將減緩建築推案,旗下的總太營造則積極對外承接營造工程,避過房市寒冬。

因爲缺工問題,建商及各類型產業工程發包不易,找不到營造廠承攬工程案例比比皆是,帶動營造廠近兩年獲利由原來的8%提升至12%以上,獲利暴增3至5成。陳舜智表示,目前工程物價平穩,營造業成本控制穩定,先接單後生產,無銷售庫存壓力,「但政府打房也將營造業列入建商開發之列而限縮資金,卻是營造廠最頭痛的問題。」

正心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市場研究室建議政府爲扶持營造業的擴張期,理應將營造業排除在銀行限縮資金範圍之外,才能夠讓公共工程順利推動、促進民間企業投資案,並減少爛尾樓的發生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