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格麗褒曼百歲冥誕前夕 女兒感性憶母
英格麗褒曼(左)與亨弗萊鮑嘉合演的經典電影《北非諜影》劇照。(摘自維基百科)
英格麗褒曼(右)與卡萊葛倫合演的希區考克名作《美人計》劇照。(摘自維基百科)
瑞典國寶級女星英格麗褒曼,曾以《煤氣燈下》、《真假公主》與《東方快車謀殺案》三度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殊榮,另有《北非諜影》、《戰地鐘聲》、《意亂情迷》、《美人計》、《秋光奏鳴曲》等作品,令全球影迷懷念不已的作品。今年8月29日將迎來她的百歲冥誕,年初以來世界各地不斷有相關紀念活動登場,而在這個舉世影迷高度重視的日子來臨前夕,她的女兒、名模暨演員伊莎貝拉羅塞里尼,接受英國報刊訪問,感性回顧她母親昔日的點點滴滴。
伊莎貝拉羅塞里尼說,她的母親主演最後作品《A Woman Called Golda》,扮演以色列總理梅爾夫人時,已進入乳癌末期,癌細胞並擴散至淋巴系統,卻仍熱切地投入,每每在以色列拍片現場工作12到15小時。她說,母親在1982年67歲生日當天與世長辭之前,一直做着自己熱愛的事情,50年的演藝生涯裡曾與世界各地許多傑出人才合作,參與各種不同語言與風格的演出,終在世界電影史佔有一席之地。
當年是《亂世佳人》的製片大衛塞茲尼克將英格麗褒曼引入好萊塢,他並意圖讓她改名、修整儀表,但英格麗褒曼堅拒任何改變,而塞茲尼克最後也發現,英格麗褒曼的自然美感是她獨特出衆之處。
伊莎貝拉羅塞里尼說,英格麗褒曼務實質樸、直來直往且腳踏實地。她曾於受訪時直言,自己不買設計師的名牌服飾,因爲覺得太昂貴了,而這完全打破大家對好萊塢影星的刻板印象,令衆人當場目瞪口呆。
她不願自己成爲某種固着的象徵,而期望在演藝事業上冒險闖蕩,以發現更多發揚表演藝術的方式。但好萊塢讓她感覺自己如同籠中鳥,而她想要像候鳥那樣,能夠自由自在地到處飛翔。
秉持這股嚮往自由的精神,英格麗褒曼於1948年主動寫信給以《羅馬,不設防城市》等作品引領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浪潮的導演羅塞里尼,毛遂自薦願與羅塞里尼合作拍片。
兩人當時都處於事業巔峰,也各自已婚,他們會面2年後完成了《火山邊緣之戀》(Stromboli),而英格麗褒曼也懷了羅塞里尼的孩子。
當年的美國社會極爲保守,對此事甚爲反感,甚至有國會參議員公開譴責英格麗褒曼是「具有強勢影響力的邪惡代表」。許多美國城市還禁止放映她演出的電影,深怕她對年輕人造成不良影響。
英格麗褒曼因被貼上邪惡的標籤,內心深受傷害。直到兩人各自離婚、正式結爲夫妻之後,社會輿論才逐漸放過他們,但英格麗褒曼等了8年才重新獲得美國社會與好萊塢的熱情接納。她後來曾回憶說:「我這一生曾被捧爲聖女,然後遭貶爲娼婦,最後又回覆成聖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