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蔡英文不全面灑幣思考曝光 一張圖看5大族羣、300萬人可領現金

記者陶本和/臺北報導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政府規劃紓困振興方案,但國民黨要求發現金總統英文則強調,政府不是不分對象撒幣,而是注意財政能量,把資源放到最需要的人身上。對此,根據政院整理資料,直接發放現金總計1035.2億,分爲5大類,約300萬人領得到。

▲總統蔡英文。(圖/記者林敬旻攝)

蔡英文16日表示,面對疫情是有分階段的,第一階段爲「紓困」,在疫情到一定緩和之後,再接續「拉擡經濟」,而拉擡經濟很重要的是「恢復消費、增加消費」,屆時也會有所謂的「酷碰券」。她指出,以酷碰券的方式進行振興,是這幾年觀察下來,「增加消費最好的方法」。

對於國民黨、前總統馬英九多次要求,應該要全面性發放現金一事。據瞭解,政府立場着重於必須「避免替代性消費」,舉例而言,如果普遍發放現金,民衆拿這些去購買「柴米油鹽」等基本且「原本就會有的開銷」,這「並不會增加消費」,也難促進經濟;因此,「酷碰券」的設計精神在於,要增加非生活一般開銷以外的消費,才能活絡經濟動能

不過同時,蔡政府也不是完全不發現金,但發放目的必須以「弱勢」、「最需要」爲主要目標對象。府院高層表示,在紓困期間,錢要給這段期間會活不下去的人,而不是不敢出去消費的,接下來振興期,指定用途的錢是要用在直接最需要產業上,「所以重點不在發現金,而是發給最需要,還有怎麼發纔是重點」。

府院高層強調,疫情期間的經濟衝擊,跟金融海嘯景氣蕭條完全不同性質,疫情期間主要來自於大家辦法或不敢出門消費,所以政府的錢要用在可能會受到這種現象衝擊的人,讓他們度過這段期間,在疫情過後,政府則要把錢用在刺激更多消費,把景氣帶動起來。

因此,政府整理出在這次疫情中備受影響的產業、族羣,進行分門別類,把政府的補助做最有效的投放。根據行政院整理的資料顯示,政府匡列1035.2億元,劃分成5大類,共計300萬人受惠。首先,第一大類爲受到疫情衝擊的產業,包括「觀光、農企與藝文產業」,3個月的薪資補貼四成,上限爲2萬元,共匡80萬人可申請。

第二大類,爲自營業者,這包括遊覽車計程車司機,可補貼3個月,每月1萬元,共匡約110萬人;第三大類,則是針對低收入戶的弱勢族羣,3個月每月補助1500元,共有87萬人可申請。

接着,第四大類,針對初入職場的青年,或是失業勞工的就業問題預計匡15萬人,預算金額約180億。最後第五大類,則是針對減班休息補助及個人受訓補貼,也就是「無薪價」勞工,約匡15萬人可申請。

▼行政院針對5大族羣直接補助現金。(圖/行政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