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綠色金融搶灘CCER市場,創新背後還有哪些堵點待打通?

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CCER市場)重啓將滿一週年,商業銀行圍繞CCER創新的金融產品陸續豐富起來,落地的“首單”案例也不斷增多。

第一財經注意到,臨近2024年年末,北京科吉環境技術發展有限公司(下稱“科吉環境”)發佈消息稱,公司與民生銀行北京分行在12月26日完成了全行首單CCER質押融資業務。在此之前,綜合媒體報道和企業官方消息,包括工商銀行、浦發銀行、興業銀行、北京銀行、上海農商行等在內,不同類型的多家銀行均已落地了掛鉤CCER的貸款創新案例。

比如,此前2024年10月,工商銀行與北京能源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京能集團”)所屬京能科技碳資產公司合作的碳資產質押貸款成功落地,並完成了首筆資金放款。據瞭解,這是京能集團首筆碳資產質押業務,也是工商銀行北京分行落地的首筆“BEA(碳排放配額)+CCER”碳資產交易掛鉤貸款。京能集團披露的信息顯示,工商銀行在質押不超過400噸碳資產的條件下,授予京能碳資產公司貸款信用額度500萬元,利率爲2.46%,期限爲1年,低於最新央行1年期LPR(貸款市場報價利率)89BP。

2024年3月,也就是CCER市場重啓不足2個月之際,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四川監管局宣佈,全國首筆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CCER)開發掛鉤貸款在成都落地發放。四川監管局還表示,將繼續指導轄內銀行保險機構以企業碳資產爲對象,以“碳權+碳匯”爲標的,開發專項信貸產品、保險產品,持續深入推進綠色金融發展。

碳資產掛鉤貸款是碳金融支持企業“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一項重要創新實踐,一方面可以有效盤活企業存量碳資產,爲重點控排企業提供更加便捷和低成本的融資途徑,另一方面也爲商業銀行發展綠色金融提供了方向、拓展了空間。尤其自CCER市場正式重啓,CCER質押作爲碳金融創新的一種重要形式,在更多創新實踐中被應用。

所謂CCER,是中國核證自願減排量的簡稱,是指對我國境內可再生能源、林業碳匯、甲烷利用等項目的溫室氣體減排效果進行量化核證,並在國家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註冊登記系統中登記的溫室氣體減排量。重點排放單位在履約時,實際碳排放量如果超出了國家分配的碳配額,就需要通過購買其他企業的碳配額或者CCER完成,從而形成了碳交易。

以科吉環境最新披露的CCER質押貸款爲例,據第一財經從科吉環境方面瞭解,該筆貸款屬於公司和銀行的一次探索性示範,資金用途主要用於支持公司日常經營,沒有特別限定。

“作爲探索性的嘗試,做的是一筆短期融資,利率要比普通貸款優惠,規模相對小一些。”科吉環境副總經理張清華對第一財經表示,2024年全國溫室氣體自願減排交易市場的重啓,使得CCER具有明確的市場價值,並能夠作爲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充當質押物,從而爲CCER實現擔保融資功能提供了可能。

第一財經從行業內瞭解到,當前環保類企業融資仍以固定資產等作爲主要抵押物。但我國擁有大量的碳匯資源,隨着CCER市場重啓並日益成熟,各銀行創新模式的落地也進一步調動了企業在碳匯資產方面的關注度。但在實踐推廣過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難點。

張清華告訴第一財經,CCER重啓後,定位爲服務實現雙碳目標,准入條件大幅提高,目前只有符合一定條件的海上風電、光熱發電、造林、紅樹林等少數類型項目符合申請條件。“項目數量少,且審批通過難度大。”張清華說,這一方面保證了“雙碳”目標的高質量推進,另一方面也說明碳資產質押的“常態化”還需要一個過程。

全國碳市場信息網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目前共有61個項目公示開展CCER開發,其中有11個項目仍在公示中,26個申請登記中,1個項目顯示已終止。值得注意的是,截至目前,僅國家電投山東半島南3號301.6MW海上風電項目一個順利通過登記,項目業主爲海陽電投風力發電有限公司。

“CCER屬於碳信用產品,估值受市場變化以及政策變化影響較大,這會對CCER作爲質押物進行金融創新產生一定影響。這一單我們使用的CCER現貨,規避了它的不確定性。”張清華進一步介紹說,此次貸款是以科吉環境持有的CCER現貨作爲質押物向民生銀行北京分行開展的融資創新,雙方共同選擇一家環境權益交易機構進行CCER凍結質押以及解押服務,環境權益交易機構出具CCER質押證明後,由銀行辦理放款,還款完成後依申請出具解押證明解除質押。

在中信建投期貨研究發展部分析師張少達看來,商業銀行通過爲企業提供質押碳資產的信用貸款,一方面增加了碳市場的資金流動性,可以鼓勵更多企業參與碳交易,特別是那些持有碳配額或自願減排量,但短期內不需要使用這些資產的企業。另一方面,通過將碳資產作爲質押物,企業能夠以較低的利率獲取貸款,這爲企業提供了一個低成本融資的途徑,有助於企業在碳排放控制和環保項目上的投入,推動綠色低碳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張少達認爲,更多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的開發,也將促進整個碳市場的成熟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