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形冠軍/羣翌人才輩出 縮短客戶學習曲線

羣翌能源能在亞洲燃料電池測試設備領域獨佔鰲頭,關鍵就在人才,其核心團隊具備超過20年的燃料電池流體控制、熱流管理,電化學分析及軟體控制系統經驗,羣翌能源董事長兼總經理陳致源指出,燃料電池屬於成長型產業,客戶最關心的不是價格競爭,而是如何縮短學習曲線,而羣翌能源長期累積的經驗,能快速協助客戶達成此事。

陳致源分析,設備需要當地服務,而羣翌能源主要佈局亞洲市場,目前該產業屬於成長型領域,因此需要的是經驗及速度,在這樣的環境下,羣翌能源的競爭優勢就是產業很新,但公司佈局很久,長期累積的經驗,讓羣翌能源在亞洲市場具有相當競爭力。

羣翌能源核心團隊具備超過20年的燃料電池流體控制、熱流管理,電化學分析及軟體控制系統,熟悉全球燃料電池產業的發展脈絡及合作網路,對於燃料電池產業測試及檢測方案可以快速提供完整解決方案。

目前羣翌能源在全球有180名以上員工,以新竹科學園區作爲研發及生產基地,有超過150名員工,工程師數量超過100名,研發團隊均來自於氫能與燃料電池相關領域,相關高階經理人專業燃料電池經驗均超過10年以上。

從競爭角度來看,羣翌能源主要競爭對手爲歐美公司,專注於高階的研發設備。而不是去在市場做價格的競爭。因爲羣翌相信,這個行業還剛在發展初期,不應該花資源去做很廉價又低功能的設備,而應該是專注於解決客戶的需求,提供更好的工具,加速客戶在產業化道路快速前進。至於中國大陸同業主要鎖定平價市場,而新的競爭者打的就是低價手段。

陳致源重申,燃料電池領域、氫能域屬於成長型產業,客戶最關心的不是硬體價格競爭,而是產品爲何做不好?哪裡纔是性能的弱點?而羣翌能源身爲打造工具的角色,使命就是協助做開發,提供客戶更多的工具與手段去找到問題發生的成因。不過,儘管公司在產業經驗及人才領域有相當優勢,但陳致源仍坦言,「公司最大挑戰仍是人才問題,而臺灣目前遠遠不夠。」

他說,國內氫能領域人才不足,必須要有足夠的人才,才能去做更多國外的生意。其次,臺灣產業對於氫能技術示範與驗證的投資較少,以全球競爭來看,在氫能領域日本做的最好,大陸、歐洲也走在前段班,而臺灣人纔不足、產業經驗較爲不足,都需要政府帶頭來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