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活水 推進中長期資金入市“施工圖”出臺
人民網北京9月27日電 (記者黃盛)中共中央政治局9月26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一步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大力引導中長期資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險、理財等資金入市堵點,努力提振資本市場。同日,經中央金融委員會同意,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實現資本市場穩健運行與中長期資金穩定回報的良性互動。
中國證監會主席吳清24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當前資本市場中長期資金總量不足、結構不優、引領作用發揮不夠充分等問題依然比較突出,“長錢長投”的制度環境還沒有完全形成。爲進一步打通中長期資金入市的痛點堵點,證監會等相關部門制定了《指導意見》,其中有一系列關於支持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安排,並總體着眼於“長錢更多、長錢更長、回報更優”的目標,進一步促進中長期資金入市。
多位專家認爲,此次《指導意見》以中央金融辦和中國證監會名義聯合印發,既體現了黨對金融工作的統一領導,也體現了當下促進中長期資金入市、健全投融資相協調資本市場功能的重要性。中長期資金來源相對穩定,投資運作專業化程度高,使用期限較長,通常追求長期穩健的投資收益,能夠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注入源頭“活水”,對於克服市場短期波動、發揮資本市場“穩定器”“壓艙石”作用有着重要的意義。
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
業內人士認爲,大力發展權益類基金,並引導投資者進行長期投資,有望對我國的資本市場和直接融資市場提供有力支持,推動經濟結構的優化升級。權益類基金通過投資於上市公司,可以爲企業提供穩定的融資渠道,從而支持企業的發展創新和實體經濟轉型。
據吳清介紹,近年來,證監會大力促進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會同有關方面持續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取得了一些階段性成效。截至今年8月底,權益類公募基金、保險資金、各類養老金等專業機構投資者合計持有A股流通市值接近15萬億元,較2019年初增長了1倍以上,佔A股流通市值比例從17%提高到22.2%。
此次《指導意見》明確了加強基金公司投研核心能力建設、豐富公募基金可投資產類別、穩步降低公募基金行業綜合費率、鼓勵私募證券投資基金豐富產品類型和投資策略、推動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提高權益類私募資管業務佔比等措施。
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副院長田志偉對此向記者表示,此前出臺的新“國九條”和此次《指導意見》都明確“大力發展權益類公募基金”,意在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強化公募機構買方作用,讓社會財富管理者的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對投資者來說,公募基金的運營管理更加專業,風險更加分散。對於市場來說,公募基金不追求短期回報,以價值投資和長線投資爲原則,增強了市場的穩定性,減少了波動和回撤。”他認爲,對於權益類基金產品註冊,要進一步縮短註冊期限,強化事中事後監管。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向記者表示,公募機構專業買方作用的強化需要提升投研能力,創新產品設計,優化客戶服務,爲投資者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體驗,更好發揮社會財富管理者功能。權益類基金產品註冊優化的路徑是註冊標準明晰、註冊流程簡化、信息披露強化和創新發展推動。他建議,制定明確的權益類基金產品註冊標準,提高標準的透明度和可操作性;優化權益類基金產品的註冊審批程序,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和材料要求;強化權益類基金產品註冊過程中的信息披露要求,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和及時性;對創新型權益類基金產品給予政策支持和鼓勵,在註冊審批上給予一定的靈活性。
也有業內人士認爲,此次《指導意見》將督促基金公司進一步端正經營理念,堅持投資者回報導向,着力提升投研和服務能力,創設更多滿足老百姓需求的產品,努力爲投資者創造長期收益。
完善“長錢長投”制度環境
《指導意見》提出,着力完善商業保險資金、各類養老金、企業年金等各類中長期資金入市配套政策制度。
其中,對於保險資金來說,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雲澤表示,擴大保險資金長期投資改革試點,支持其他符合條件的保險機構設立私募證券投資基金,進一步加大對資本市場的投資力度;督促指導保險公司優化考覈機制,鼓勵引導保險資金開展長期權益投資。
對於全國社保基金、基本養老保險資金投資,田利輝認爲,除了傳統的股票、債券等資產外,考慮適當增加對另類投資資產的配置,如基礎設施投資、不動產投資、私募股權等。通過多元化的投資組合,提高資金的收益率和抗風險能力。優化資產配置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資產配置模型,根據資金的性質、風險承受能力和投資目標,確定不同資產類別的配置比例。加強對宏觀經濟形勢和市場趨勢的研究,動態調整資產配置,提高投資組合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此外,還要務必構建完善的風險管理體系,加強對投資風險的識別、評估和控制;切實合理運用風險對衝工具,降低市場波動對投資組合的影響。同時,需要建立健全全國社保基金和基本養老保險資金的績效評估體系,科學評價投資業績。
對於其他中長期資金入市配套政策,中國人民大學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向記者表示,完善長期資金入市配套政策是在融資端完善資本市場功能。一方面爲社保基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等保值增值提供更加豐富的投資渠道,一方面爲資本市場提供長期資本來源,實現在資本市場價值投資,提高中長期資金投資規模和比例,優化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夯實資本市場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的基礎。
吳清表示,將完善“長錢長投”的制度環境,提升長期資金權益投資的監管包容性,全面落實三年以上的長週期考覈。
培育鼓勵長期投資的資本市場生態
今年以來,在新“國九條”框架下,資本市場配套政策持續推出。此次《指導意見》也提出,建設培育鼓勵長期投資的資本市場生態。
如何實現上述資本市場生態?田利輝向記者表示,應該加強上市公司治理結構的建設,提高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強化董事會、監事會的職責,規範股東大會的運作,保護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需要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和及時性;要求上市公司全面、準確地披露財務狀況、經營成果、重大事項等信息,爲投資者提供充分的決策依據;加強對信息披露違規行爲的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創新和發展適合長期投資的金融工具,如長期限債券、優先股、可轉換債券等,滿足其不同長期資金的風險收益需求。
此外,田利輝建議,完善中長期資金交易監管需要建立健全中長期資金交易的監測體系;完善市場交易機制,優化漲跌停板制度、引入做市商制度等;加大對內幕交易、市場操縱、虛假陳述等違法違規行爲的打擊力度;完善機構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治理配套機制需要制定機構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治理的規則,明確機構投資者的權利和義務;搭建機構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之間的溝通平臺,促進雙方的交流與合作。
趙錫軍認爲,良好的資本市場生態是中長期資金入市的“土壤”,要從前中後端持續發力,營造更加適配中長期資金入市的環境。只有資本市場具備較大的吸引能力,能夠爲中長期資金提供豐富的產品和服務,才能讓長錢“願意來”“留得住”。
也有業內人士認爲,打造良好資本市場生態尚需凝聚合力,圍繞引入中長期資金,強化政策協同和監管協作,加強金融監管部門、財政部門、人社部門等交流互通,同向發力、形成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