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難求”的通識課,緣何火起來?
原標題:“一座難求”的通識課,緣何火起來?
近日,南昌大學一堂名爲“中國民間藝術奇妙之旅”的通識課圈粉無數。課堂上,學生親身體驗扎染、版畫等非遺項目,在沉浸式創作中培養匠心、激發靈感。
高校裡,通識課一度成爲“頂流”。從中國農業大學的世界奶酪文化與品鑑課火爆到“一座難求”,到北京大學的中國歷史地理課登上“B站大學”贏得滿堂喝彩,再到同濟大學推動開設人工智能課,激發學生創新精神......如何讓個體在通識教育中實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是一個頗具探討價值的話題。
與專業課相比,通識課更注重引導學生增益知識、開拓視野,在構建多維知識結構之後,提升分析歸納、思辨批判的能力。當然,通識教育還爲陶冶個人情操、汲取人生智慧、開拓精神境界供給了源頭活水與無限可能。
如今,社會分工日益細化,信息整合更爲緊密。很多交叉學科方興未艾,亟待培養一批知識廣博、基礎紮實的複合型人才。通識教育爲人才成長打下鋪墊,爲突破學科壁壘與侷限,實現跨領域聯合攻關提供助力。那些具有決定性作用的破壁與突圍,多來自於古今貫通、文理兼備的思維方式,這些都爲打通學術科研和實踐探索中的“最後一公里”開闢新路徑。
當下,已經有很多學校致力於通識課開發與研究,或是立足學校特色、完善學科體系;或是適應時代潮流,打造慕課、書院等創新模式。方式或有差異,但最終目的一致:那就是不斷涵養兼具人文、創新、開放的現代大學精神,爲培養既能登高望遠、又可探幽入微的時代英才而努力。(泓泉)
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