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薪水知多少4/滅科?臨牀病理科住院醫師召募率低

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努力近10年,住院醫師纔在2019年納入勞基法,但公立醫院住院醫師尚不適用;至於主治醫師納勞基法還在卡關。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作者:林伯東,日期:2023-05-03,數位典藏序號:20190827000003113】

每年覈定不到十張專科醫師認證的臨牀病理科,近三年住院醫師召募總數爲12人,但召募率僅五成五,病理界對於此現象笑稱「臨牀病理科快滅科了」。長期以來,外界認爲臨牀病理科工作內容與醫檢師雷同,加上許多醫院爲符合評鑑才召募臨牀病理科醫師,導致臨牀病理科發展受限,使僅有少數有興趣的人願意投入臨牀病理科。

三軍總醫院病理部主治醫師陳燕麟說,病理科分爲「解剖病理科」與「臨牀病理科」,解剖病理科多分析判讀切片檢體、組織等,臨牀病理科則是處理尿液、糞便等檢體。醫療現場上,通常會把解剖病理科稱爲「病理科」、臨牀病理科簡稱爲「檢驗科」,主因是臨牀病理科與醫檢師的工作太過類似。

奇美醫院病理部醫學研究部長李健逢說,目前願意擔任臨牀病理科住院醫師,大多是醫師的「副業」,原本就已經取得其他專科資格,因爲對於病理科有興趣,才額外投入臨牀病理科,去年奇美醫院開出一位臨牀病理科住院醫師的名額,錄取者是一位已擔任小兒科主治醫師的同仁,來爭取住院醫師名額。他自己也是有雙專科證照的醫師,一張解剖病理科、一張臨牀病理科。

李健逢說,臨牀病理科早年會被列爲「部定專科」,因過去的前輩替病理科打下了許多功績,如「臺灣血液之母」林媽利、「臺灣血友病之父」沈明鏡、終生對抗結核病的陸坤泰等。三位前輩都因對抗疾病投入檢驗醫學之路,也讓醫界認爲檢驗醫學有其必要性,若能從檢驗分析中找到疾病破口,能增進人民福祉,後續臨牀病理科才被獨立出來。

李健逢說,只是臨牀病理科被獨立出來後,醫院若未針對特定領域發展研究,臨牀病理科醫師的工作與醫檢師的工作高度重疊,站在醫院經營角度,沒有必要再請一個人,而且還是一位薪資較高的醫師。導致現在臨牀病理科醫師的聘僱都是爲了評鑑,一些教學醫院爲了符合衛福部需求,必須完整聘僱所有部定專科醫師,纔會找臨牀病理科醫師。

李健逢說,現行臨牀病理科大多由解剖病理科醫師兼任,極少數是對於基因檢測有興趣的醫師,想深度鑽研,纔會爭取第二張專科證照。一般從醫學院畢業的醫學生,不可能直接爭取臨牀病理科住院醫師名額。他認爲,如果臨牀病理科未來能夠由政府協助發展特殊領域,會有高度發展性,包含協助研發醫材或增加生技產業能力等,而不是如現在恐陷入「滅科」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