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燒燬臺航線! 3大郵輪集團不敢說的是...

武漢肺炎確診病例持續增加,觀光業飽受打擊,尤其亞洲地區連續有郵輪旅客染上武漢肺炎,使各國對靠岸問題更謹慎,在所有旅遊產品中,郵輪業受創最劇。(圖/財訊提供)

「歡迎你們回來臺灣」,中央流行疫情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2月8日元宵節當天登上「寶瓶星號」,經過8小時檢疫後,陳時中宣佈含船上工作人員共2400名全數可下船回家;而寶瓶星號所屬的雲頂郵輪集團臺灣區業務部副總裁劉曉寧也專程前往,爲旅客們準備了應景湯圓,體現麗星遊輪在臺發展23年來,懂得在地旅客的心。

臺灣客源穩居亞太第2

麗星郵輪這個品牌不僅在臺灣耳熟能詳,業界人士表示,臺灣的郵輪產業能夠起步,正是與麗星郵輪母公司─雲頂香港公司長期經營臺灣,並以基隆港作爲母港有密切有關。隨臺灣郵輪客源愈趨穩定,嘉年華集團旗下公主郵輪在7年前也來臺成立分公司,臺灣近年更成爲公主遊輪亞洲第1大的遊客來源市場

國內龍頭旅遊業者雄獅集團分析,搭郵輪費用未必比機票酒店來得貴,而且購物沒有限重,去日本買大型電器頗具吸引力,適合的客層廣,公共空間半夜也開放,臺灣的回頭客愈來愈多。

政治限縮中國航路發展

反觀中國郵輪旅遊市場,在2006~2017年進入發展高峰期後,卻在2018年後急轉直下。「盛世公主號」讓出了上海母港,而高調打入中國市場、遍地是廣告挪威郵輪,也宣佈撤出中國市場,連中國本土輕奢侈品牌天海郵輪也夭折。擁有人口紅利的中國市場竟開始趨緩?

自今年2月初以來,國際郵輪協會(CLIA)宣佈,協會旗下所有郵輪全面禁止14日內到過中國、香港和澳門,或與武漢肺炎懷疑或確診個案有密切接觸者登船。中國沿海的現代化郵輪13個港口,在調整多樣化旅遊服務的同時,也還在等待疫情結束的日子

亞洲郵輪訂單大幅下滑

然而,前3大郵輪集團皆是上市公司,疫情發生以來,各家股價至少下跌10%。「疫情如果隻影響3個月的生意,都算是好事了,否則每天進辦公室都在做賠錢生意,郵輪全部取消入臺之外,還要不停處理旅客改機票問題,」承攬國際郵輪上岸觀光的外國客已經18年的金界旅行社老闆娘張李正琴保守地說,現在當然沒有人敢談郵輪業何時復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