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吸引青年返鄉 續推小而美建設

蘭陽老屋新生命地點之一,蘇澳阿里史冷泉旁的「阿里史嬸婆家」。圖/宜蘭縣政府提供

宜蘭縣地景建設近年逐步轉型,從過去冬山河親水公園等大型工程,轉向與在地條件結合、重視環境與人文的「小而美」城鄉風貌建設,屢屢獲獎。縣府建設處指出,現在能吸引青年返鄉的更多是在地創生而非大型工程,縣府會大小並進,推動全面發展。

建設處表示,宜蘭城鄉地景經驗可分三階段,第一階段從30年前開始,主推大型公共工程,如冬山河親水公園、羅東運動公園等;第二階段自縣長林姿妙上任以來,推動與地方條件結合的計劃,如水環境系統計劃、公園綠地計劃等;第三階段正在進行中,與民間團體結合推動地方創生,吸引青年返鄉,如「老屋新生」。

但地方有聲音質疑是否不再重視「大建設」?建設處長潘亮宇說,縣府仍極力規畫、爭取五結防潮閘門、文化局圖書館與羅東全民運動館等大工程,但吸引年輕人返鄉是當前要務,目前確實更青睞對原有地貌改變較少,與在地環境、文化貼合的「小而美」建設。

潘亮宇表示,未來會繼續擴大第三階段計劃,以老屋新生爲例,目前已有4、5處案例,也收到不少民間人士主動詢問。若順利,縣府會與鄉鎮市公所合作,尋找有潛力的老屋,協助改造、重生併合法化,讓更多人加入地方創生行列,由點連成線,再串成面,推廣宜蘭在地之美,也吸引青年返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