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美而行!大同全力建設和美鄉村

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乾淨的農家小院花團錦簇,規範化的種養殖基地生機勃勃,標準的溫室大棚排列有序,水泥馬路曲徑通幽,造型別致的路燈,處處洋溢着現代化氣息……山西大同紮實推進和美鄉村建設,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廣袤農村正從“一處美”向“一片美”,從“環境美”向“生活美”,從“外在美”向“內涵美”華麗轉身。

以弘揚鄉村文化文明之“力”,推動和美鄉村提質增效

今年四月份,大同市利用一個月時間,對所有行政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突出問題集中整治。督查組已對所有縣區分別進行兩次實地督查,共計走訪31個鄉鎮75個村,發現人居環境突出問題32處。

近兩年來,大同市以創建文明縣城、文明村鎮、星級文明戶爲牽引,廣泛開展農村羣衆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突出示範引領、強化舉措落實,不斷提升羣衆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切實營造移舊俗、除陋習、尚科學、倡新風的良好社會氛圍,在村裡“規”出了好景象,“約”出了新風尚。目前,全市共有全國文明村鎮10個、省級文明村鎮33個、市級文明村鎮197個,星級文明戶約12.8萬戶,在推進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發揮了典型示範作用。

同時,大同市還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爲載體,組織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全市各縣區緊緊依託1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129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1807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織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理論、宣傳宣講黨的政策、培育踐行主流價值、豐富活躍文化生活、持續深入移風易俗五項任務,打通宣傳羣衆、教育羣衆、服務羣衆的“最後一公里”。通過農民夜校、鄉村大喇叭、微信羣等形式,廣泛宣傳鄉風文明建設中的先進鄉村,引導羣衆摒棄“高彩禮就是婚姻‘保命符’”的錯誤觀念,糾正部分家長伺機斂財的錯誤做法,樹立起時代新風新貌。將不收高價彩禮、不大操大辦納入村規民約和星級文明戶評比、文明村鎮創建中。

此外,這個市還持續建立健全“一約四會”制度,規範移風易俗辦事流程。市文明辦會同市民政局推動各縣區進一步修訂完善村規民約,補入“移風易俗”相關內容,村兩委依託紅白理事會,完善相關制度,明確婚喪嫁娶事宜辦事程序、彩禮酒宴標準,形成了“有人管、按章辦、機制全”的工作機制,引導村民做到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據瞭解,今年八、九月份,全市還將組織開展觀摩活動,讓大家現場亮工作、曬成績,實地檢驗工作成效。

以環境整治之“筆”,描繪和美鄉村圖畫

“不論是污水管網建設,還是清理溝渠、硬化道路、改造廁所,村民都主動加入進來,我們村過去‘髒亂差’得以全面扭轉,從前又髒又臭的旱廁變成了乾淨的衛生間,原來隨處可見的草堆改成了規整的小菜園,過去遍地走的雞鴨圈進了籬笆欄,告別了垃圾、污水,拆除了私搭亂建,村民居住環境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雲州區倍加造鎮營坊溝村党支書記蔣亭說。“村裡註冊了60名文明實踐志願者,由九名村民組成的清潔環衛隊早晚兩次進行全方位保潔,還建立了衛生清潔長效機制,促進環境整治制度化、持續化。”

大同市切實壓實縣區屬地主體責任,因地制宜、科學引導,選擇合理改廁模式,保障改廁改一個、成一個、用一個。到2023年底,全市擁有農村戶用衛生廁所154906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47.6%,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27.89%,農膜回收率88.76%,全市現有秸稈規模化利用主體317個。在深入進行農村改廁基礎上,大同市還全面加強秸稈處理力度,去年,全市秸稈可收集資源達128萬噸,綜合利用率93.59%。今年,大同市又繼續實施了26個畜禽養殖場糞污處理項目,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81%以上。建設集鎮污水處理廠6座、村灣污水處理站183座,基本實現處理全覆蓋。深埋三格化糞池式、糞污集中無害化處理式(通風改良式)等改廁模式極大改變了農村如廁環境。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全國文明村鎮10個、省級文明村鎮33個、市級文明村鎮197個,星級文明戶約12.8萬戶,259個村鎮正在申報新一屆文明村鎮。

以基礎建設之“手”,提升配套設施“硬實力”

今年,大同市財政持續加大投入力度,預算安排支持農業發展資金0.3億元,安排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3.56億元,其中支持鄉村產業發展比例高於60%。近三年來,大同市已爭取中央及省級以工代賑專項資金共計7261萬元,共實施以工代賑項目23個。去年以來,全市農村公路完成新改建里程7351.612公里,危橋改造31座,實施了安全生命防護工程1772.744公里,累計完成投資75.9億元,解決了87個鄉鎮、1426個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難題,全市具備條件的建制村全部實現了通硬化路。農村熱點區域5G網絡、燃氣管網、鄉村兩級公共文化服務和羣衆健身工程實現全覆蓋,縣、鄉、村三級電商網點全域覆蓋。這些投資不僅改善了農村的交通出行條件,還優化了全市的公路路網結構,提高了公路路況質量,爲和美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支撐。特別是長城一號旅遊公路,建成440.645公里,累計完成投資20.6億元,連通A級以上景區10個,覆蓋非A級景點39個。

爲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大同市制定了《大同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實施方案(2021-2025年)》,明確了任務目標。其中,路燈亮化工程是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的重要一環。目前,全市太陽能路燈亮化的行政村已達到84%以上,並計劃到2025年基本覆蓋所有行政村。

如今,一個個山清水秀、宜居宜業、文明和諧的美麗村莊正漸次出現在塞北大地上,人居環境的顯著改善,讓農民羣衆獲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村在林中、林在村中,一村一片林、一村一片景”的鄉村綠化新格局正在大同市廣大鄉村逐步形成,一幅幅“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鄉村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馬靜波)

(來源:大同市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