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恐慌症就醫未遭列管…撞死警 精神科醫師曝奇怪之處

簡姓男子前晚駕駛一輛失竊的小貨車衝入基隆八堵分駐所,造成警員一死一傷。圖/報系資料照

基隆34歲簡姓男子開偷來的小貨車,撞進分駐所釀死傷,引發譁然。簡男雖春節前疑有恐慌症,有身心就診紀錄,但後續未被列管,還在精神評估期。精神科醫師沈政男表示,若症狀輕微,「不可能每個案子都列管」,有危險性就不用追蹤3個月。他點出奇怪之處,表示「當場沒需要住院必要,但才過2、3周就變嚴重?」

根據2021年社區精神病人照護優化計劃,第1個月每週至少家訪或電訪1次,第2個月起經評估病人較穩定且有評估紀錄後,每二週至少電訪或家訪1次,直到個案病情穩定後,再依專業判斷適當追蹤3個月。

沈政男受訪說,看起來簡男還算願意在家屬陪同下就醫,也算是有病識感,「通常這樣情況就不會被列管」,因爲門診時,精神病患有分輕中重症,數量太多,不可能全部都列管。

「當場的狀況是關鍵。」沈政男說,簡男春節前去看診,到事發也僅僅幾周時間,是否其實在當下就症狀有點嚴重,甚至透露一些暴力、傷人的症狀,若有暴力可能,就可以啓動跟衛生局通報、申請居家協助等,有些個案在一次門診時就可以診斷。

沈政男坦言,若遇到難以判斷時,就真的沒辦法,「不可能每個案子都列管」,現在最關鍵是要將個案病例調出來研究,簡母雖然有主動通報貢寮衛生所,「但有幻聽、幻覺的症狀,根本不是恐慌症」,一定要查清楚簡母通報過程,衛生所跟醫院的評估是如何。

沈政男表示,當下判斷較輕微時,可能幾周就會改善,這種就不需要列管,叫短暫型的精神病,要列管就是有6個月到幾年的病程,「這時追蹤3個月就是很有必要」,急診時常遇到需要當下判斷,症狀內容、言行舉止、若無法照顧自己或可能傷人時,就可能有必要住院。

「應先找出簡男短時間惡化原因。」沈政男認爲,要改變SOP,不能只因爲個案,而是該找到制度共通有怎樣的漏洞,一般精神病都會有病程,一定有蛛絲馬跡可以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