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價5000元的“電子茅臺”,年輕人搶瘋了

富士X100VI已經發售了7個多月,原價爲11390元,如今溢價在4000元—8000元左右。

中國的“富家子弟/千金”們,爲了買一臺相機,足跡遍佈全球。在澳大利亞、日本、迪拜、印度尼西亞等等國家,都留下了把富士門店買空的都市傳說。

文 | 鄭思芳

編輯 | Yang

運營 | 小二郎

“電子茅臺”,一臺難求

“後悔沒早點出手。”富士X100VI全新套機漲價到1.5萬元時,何鳴不禁發出感嘆。後來,她眼看着價格又升到了1.65萬元,不敢再拖,最終買下了這臺溢價5000元的相機。

X100VI是富士旗下的一款相機型號,於今年3月1日發售,原價爲11390元。這幾年,富士靠內置多種能夠還原膠片質感的濾鏡,幾乎成爲復古相機的代名詞。X100VI也變成文藝青年們心中的相機“白月光”。

▲ 富士X100VI官方售賣套裝。圖 / 富士相機官網

X100VI還未上架時,京東旗艦店的首輪預約人數就超過了100萬。但是,約到不代表能買到。從實際成交數來看,成功率大概在萬分之一,沒搶到的人在網上調侃“比在北京買汽油車搖號都難”。

線上搶不到,線下的庫存也十分緊俏。一家位於上海的富士門店,開業一個多月的時間裡,七成以上的客人都是來詢問“是否有X100VI”,但這家店實際上只到貨過一臺,這還是富士廠商對新店的“特殊優待”。

由於貨源緊缺,不少人爲了買到相機,還得像購買奢侈品一樣進行“配貨”。上述門店的銷售人員告訴每日人物,他們售出的唯一一臺X100VI,是按照原價賣的,但因爲搭售了各種相機的配件,所以最終的成交價在1.6萬元左右。

互聯網上,有人分享自己從富士經銷商處,原價買到X100VI的經歷,被吸引來的網友們仔細一看,才發現“配件買了5000多你是一點不提啊” 。事實上,富士的熱門機型捆綁配件出售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在經銷商的配件單裡,便宜點的是電池、讀卡器、三腳架,貴一點的就是一個半幅或者中畫幅鏡頭。

如今,X100VI已經發售七個多月,但價格依然堅挺,溢價在4000元-8000元左右。爲了趕在國慶假期帶相機去日本拍照,齊娜9月底從黃牛那買到的全新套機X100VI,還是花了1.5萬元。如此保值、溢價還高,讓不少年輕人把富士相機稱爲“電子茅臺”。

▲ 齊娜用 X100VI 在日本拍的照片。圖 / 講述者提供

在國內,每一個搶到“電子茅臺”的人都勢必要在社交平臺上“昭告天下”。這類分享貼下面,總是有人接龍評論“接好運”和“求方法”。順利買到X100VI的人,在網上被稱爲“富家子弟/千金”,無論成片如何,只要把相機擺出來,就足夠成爲人羣中的焦點。

一些嚴格抵制黃牛溢價的人,執着於找到原價購買相機的方法。有人活生生打了三十幾家國內經銷商的電話和在網上詢問了五十多家外國的相機門店。雖然最後如願買到,卻也被這個方法折磨到了發瘋的邊緣。

爲了“電子茅臺”,中國“富家子弟/千金”的足跡幾乎遍佈全球。

今年4月份,有人在伊拉克巴格達的富士專賣店買到了X100VI。沒過多久,這件事傳遍了整個中文社交網絡。短短几天后,再去店裡買相機的人發現,當地的富士相機已經被中國人買缺貨了。就這樣,在澳大利亞、日本、迪拜、印度尼西亞等等國家,都留下了中國人把富士門店買空的都市傳說。

不過,這種從國外買便宜相機的方法,也漸漸失效了。齊娜曾經拜託定居日本的朋友,在當地的門店詢價,發現X100VI在日本的價格也在1.3-1.4萬元人民幣之間。“那還不如直接在國內多溢價一點買算了,差別也不大。”齊娜說。

除了富士,另一個年輕人心中的復古相機“白月光”是理光。作爲近兩年火起來的相機品牌,復古度和可玩性不輸富士,熱門型號理光GR3/GR3X,溢價一直維持在兩三千元左右。還有一款常常拉來和富士X100VI比較的相機是徠卡Q3,價格在5萬元左右,更加令人“高攀不起”。

▲ 用理光GR3X拍攝的照片。

這些相機都有一個共同點——自帶有氛圍感的復古濾鏡,能夠實現原圖直出,不論是拍人還是拍景,都有着獨特的風格審美。

儘管有高昂的溢價,但出手的年輕人深諳“早買早享受”的道理,畢竟那些用相機記錄過的時光是無價的。趕在國慶前,齊娜收到了相機,在這趟日本旅程中,X100VI有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幫她打造一個復古且具有故事感的朋友圈。

人人都想“回到過去”

和近幾年火熱的娃圈、谷圈、鞋圈一樣,追逐復古相機的年輕人,除了希望能保值,更重要的是追逐一種情緒價值、一種潮流,你很難說值不值,但總有人願意買單。

在復古相機的潮流之前,上一個被年輕人們追過的明星相機是單反。

池弛本科就讀是新聞傳播專業,那是2018年,當時佳能70D幾乎是統治整個學院的存在。攝影課老師的推薦設備名單裡是永遠的“御三家”:佳能、尼康和索尼。通體黑色的機身和沉重的份量,是單反相機給人留下最直觀的印象。每一次借用學院的相機外出拍攝,都是一件考驗體力的事,直到結課,池弛都沒有感受到攝影的樂趣。

去年10月,瑤瑤被公司裁員,不得不開啓了自己的副業——約拍。有一次碰到一對新人,希望用清晰的鏡頭記錄下自己領證的時刻。瑤瑤這纔想起遠在浙江嘉興老家積灰的尼康D5600。也是在2018年,那一年她大三,和爸媽去香港旅遊時買下了這臺單反相機。

▲ 2016年發佈的尼康D5600。圖 / 小紅書博主@同樂

入手前,瑤瑤眼饞了這臺相機整整一年。它的成片效果對當時的瑤瑤來說“跟手機完全不一樣,畫質高清還能虛化” 。

不過等實實在在地拿到相機,瑤瑤卻狠狠“下頭”了。一是太重,帶相機出門讓本就因暴走街頭耗盡的體力雪上加霜;二是門檻太高,還沒有搞懂光圈、ISO、焦距誰是誰就按快門,結果得到的成片還不如手機,不是沒對上焦,就是太亮或是太暗。

於是閒置成了必然。直到這次,因爲要給新人拍照,才被重新啓用。令瑤瑤沒想到的是,這款尼康D5600讓這對新人開始狠狠內耗。她至今記得兩個人看到原圖時,驚訝地疑問:“我真的長這樣嗎?怎麼相機裡的我有點陌生。”這也是瑤瑤第一次在約拍時碰到這種情況,最後她花費畢生所學給這對新人修了照片,並且爲這臺快門次數僅有358次的相機找好了買家。

除了資深的攝影愛好者,單反開始從普通人的生活中退場。等到2021年讀研時,池弛紀錄片課程的教授直接在課堂上說,現在的微單幾乎可以把單反淘汰了。最明顯的例子是,池弛同組一起拍紀錄片作業的同學,爲了買一臺新的微單,把她又大又重的單反賣掉了。

重新上場的是一款被叫做"CCD"的相機。CCD全稱Charge Coupled Device,是相機構造裡的一種感光原件。2010年前後,由於另一種製造成本更低、適應性更廣的感光器件出現,使得大部分相機廠商,逐漸放棄了CCD。

但誰也沒想到,這個曾因爲畫質缺陷而被淘汰的“電子垃圾”,是這兩年社交平臺上最熱門的相機類型,還成了瑤瑤這類約拍攝影師的生產工具。那些以“CCD攝影”爲賣點的約拍,價格在每小時30元到幾百元不等,手上擁有熱門CCD機型的攝影師,議價能力往往更高。

瑤瑤在約拍時,會先用手機和CCD分別拍幾張給客人做選擇,但無一例外,所有人都會選擇CCD,很多人甚至直接開口問瑤瑤能不能把手上的CCD賣給她。

▲ 瑤瑤的 CCD 相機們。圖 / 講述者提供

“第一個把這個‘電子垃圾’翻出來拍照的人簡直就是天才。”瑤瑤說。現在市面上流通的CCD大多數是21世紀前十年間生產的相機,是誰帶起的這股CCD拍照風潮已不可考,等意識到的時候,各種社交媒體已經被CCD風格的照片刷屏。

噪點過高、人像曝光過度、色偏、對焦不準,這些CCD曾經被詬病的瑕疵,如今都成爲了打造照片氛圍感的利器。手持一臺CCD,人人都可以是復古大片的攝影師。或許,每個人對氛圍感的理解不同,但這幾年流行的網紅審美,都能在CCD的照片中一一找到對應。

“冷白皮”“清透感”“故事感”始終是這類照片的關鍵詞,在閃光燈的閃爍下,人臉的瑕疵被淡化,皮膚的細節被保留,這正是許多人夢寐以求的照片效果——沒開美顏勝似美顏。在瑤瑤眼中,“氛圍感”就是網紅易夢玲每次照片中呈現的那樣——陽光、明媚、大波浪。

▲ 網紅易夢玲的氛圍感照片成爲一些網友的拍照模板。圖 / 網絡

在對單反失望後,池弛花5000元左右,入手一臺富士微單XT200,從此便逐漸步入”復古“的坑。她發現,富士微單的濾鏡雖然可以讓成片有膠片感,但並不是每一次都讓她滿意。體驗過CCD之後,她才知道那種缺失的感覺是什麼,低像素的畫質一下子讓她回到了小時候,那種感覺熟悉又陌生。瑤瑤也有同樣的感覺,“微單的復古是有膠片感,但也有一點假,可能是因爲太過清晰了”。

爲了“回到過去”,池弛買來了幾臺CCD和幾臺“真古”的膠片相機,其中一臺膠片相機出生的年代和她的外婆差不多,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不過屈服於現實的便利性,各種相機中還是CCD使用率最高。

▲ 池弛用富士 CCD 拍出的復古相片。圖 / 講述者提供

無論從參數還是性能來看,市面上的各類相機幾乎吊打一衆CCD,但實打實的人像出片效果,還是讓CCD在二手市場裡炒出了前所未有的價格。瑤瑤的第一臺CCD是在閒魚用150元淘來的,當時她對型號、品牌都沒有概念,也是後來才知道她買的這臺是韓國女團Blackpink成員Lisa的同款,最終,她又以翻了三倍多的價格賣出了相機。

在北京,大柳樹和潘家園這樣的二手市場,已經成爲購買CCD最大的線下場所。去年早些時候,池弛就去大柳樹逛過,那時,賣相機的攤子還很少。但到了今年,一些賣CCD的店家開始出現在顯眼的位置。她試探着指了一臺沒有電池、表面磨損嚴重的三星CCD相機問攤主價格,聽到回答後,忍不住驚呼:“破成這樣連開機都不能確認,都能賣800!”

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原本只有熱門機型纔會被炒起來的價格,現在被輻射到了普通機型,“網紅款”的範圍也在不斷擴大。池弛買相機一般看眼緣,去年9月,她看中一臺正方形翻蓋造型的松下CCD,以630元的價格買下,溢價在兩三百左右。現在,這臺CCD因爲造型獨特成了網紅款,價格飆升到了1000元左右。

▲ 池弛買回來以後身價大漲的松下 CCD 相機。圖 / 講述者提供

在二手市場,相機一旦和“復古”“網紅”扯上關係,價格就能跟着水漲船高。陳稚的運氣好,連續兩次在相機成爲“網紅”前入手。一臺是佳能G7X2,原價3000元,她用了兩年,2020年轉手時賺了350元,如今想買到這臺相機得花上4000-4700元不等,有人在閒魚上以4999元的價格出售,瞬間被拍。

而那些沒有網紅和復古潛質的相機只能等着貶值。瑤瑤的同學在2017年花6500元買的尼康相機,第二年她在香港只花4500元就買到。去年,瑤瑤再出手這臺相機時,二手價格就只有3000元了。

當相機廠商們開始卷復古

當復古感成爲一門生意,“電子垃圾”也能轉換成真金白銀。

早在2022年3月份,還在讀大學的小歐就嗅到了CCD的商機,開始在宿舍裡倒騰相機,單是靠回收再轉賣,每個月的收入就能達到三五千元。

眼看着CCD的價格和熱度越來越高,原本藥劑專業的小歐畢業後乾脆全職直播賣相機。到現在,小歐總共賣出了幾千臺CCD,和剛入行相比,連普通款都至少翻了一倍的價格,佳能IXUS115是他店裡最暢銷的機型,比IXUS130便宜,但該有的“冷白皮”和“氛圍感”一個也不少,價格基本維持在1000元左右。

放在3年前,沒人覺得CCD能值這個價。

受數碼浪潮的影響,早期的相機廠商們都在卷畫質、卷性能,手機相機的不斷優化,也差一點讓CCD、膠片、寶麗來、拍立得成爲“時代的遺物”。富士一度放棄了拍立得的產品線,長達10年沒有出新品。2004年,柯達宣佈將停止在美國、加拿大和西歐生產傳統膠片相機,曾被美國《時代》週刊譽爲20世紀最偉大發明之一的寶麗來,其公司也被迫在2008年宣佈停止製造底片。這也意味着,世界上接近2億臺高度依賴相紙的寶麗來,很有可能淪爲擺設。

▲ 寶麗來拍立得相機。圖 / 視覺中國

不過,年輕人們的審美改變,復古風的興起,讓這些看起來過時的物件,搖身一變成爲時尚的寵兒。2018 年,富士的 Instax 系列在全球賣了超過 1000 萬臺,這個險些停產產線,成了富士的搖錢樹,最多一年賣了70億元,佔了富士全公司業務的30%。

不只是富士,復古相機的風潮讓各家相機廠商都按捺不住。今年3月,索尼掏出了 2014 年發佈的 DSC-W830 CCD 相機限時售賣 2 天,價格799元(部分顏色爲749元),瞬間被搶購一空。單在某些渠道,新機的價格被炒到超過2000元。

連國產品牌愛國者也跟風推出了自己的CCD相機,售價最低299元,但因其外觀的塑料感過重,似乎並沒有獲得年輕人們的青睞。

和世界人民相比,中國人確實更愛買相機。據日經新聞報道,2023年數碼相機的全球出貨金額達到7143億日元,從世界各地區來看,中國增加24.6%,達到1799億日元,增幅最大。而且我國的專業相機市場,也基本被日本品牌壟斷。據日經新聞報道,日本微單相機在2023年上半年的貨運量增長了170億美元,增長率約爲20%。背後的主要動力來自中國市場,大幅增長44%。以致於在小米推出SU7大獲成功後,不少網友在雷軍的社交媒體下留言,希望他能進軍專業相機領域,把價格打下來。

居高不下的價格背後,也不乏相機品牌的有意爲之。全世界都買不到的富士X100VI就因爲缺貨,也常被質疑是“飢餓營銷”。據日經新聞報道,X100VI初期的產能僅爲每月15000臺。爲了貼合復古的名號,富士相機的產量也一直保持在“手工”式的速度。富士CEO接受採訪時曾表示,他們的生產是通過切割和其他工藝完成的,接近手工製作,難以批量生產。這個速度顯然跟不上中國市場動輒數十萬的需求,才讓價格越炒越高。

▲ 池弛用富士相機cc濾鏡原圖直出的照片。圖 / 講述者提供

不過,一些其他相機廠商已經開始狙擊富士,第一步就是“濾鏡”。今年5月,松下發佈了LUMIX S9,機身上配備了能切換濾鏡的“LUT” 按鈕,拿起拍照時,總讓人產生富士的熟悉感。

伊柯是富士十多年的老玩家,看到最近的漲價離譜,動了換相機的念頭。當其他人還在爲富士癡迷時,伊柯反而變得清醒了。“富士獨有的膠片模擬是官方精心設計的濾鏡,本質都是濾鏡。”看到同樣有“濾鏡”的松下降價後,伊柯很快便入手了,對富士沒有“留戀”。“松下的機內LUT對富士的膠片模擬會造成很大打擊。”伊柯說。

不斷的限購、配貨、漲價,讓一些富士的愛好者感受到了背刺,不過加價的經銷商也有苦衷。一家富士門店的銷售人員告訴每日人物,“所有的商品它都有一個利潤。(經銷商)只靠配件賺錢。機身的錢是廠家賺的。”

但動輒溢價五六千元的價格遊戲,還是傷透了伊柯這個老玩家的心。他開始轉向了“真古”的機械相機。對他來說,機械相機更接近純粹的攝影,操作上的不便,反而讓他能更認真對待每一次拍攝。就像是在開盲盒一樣,知道里面是個玩偶,但每次得到的都是驚喜。

(文中涉及人物均爲化名)

參考資料:

[1]《富士“X100”系列推出25萬日元高檔卡片機》,日經中文網

[2]《柯達膠片再次“起死回生”,是輝煌重啓的序章還是舊時代膠片最後高光?》,消費電子

[3]《活在濾鏡裡的新中產,把富士相機捧上神壇》,潮生TIDE

[4]《數字時代,富士拍立得年銷750萬的目標從何而來?》,鈦媒體

[5]《這家有情懷的公司拯救了數億臺拍立得相機》,界面新聞

文章爲每日人物原創

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