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餐飲業歸隊 店面遍地黃金?

住商不動產企研室資深經理徐佳馨。(住商不動產提供 )

前陣子和朋友聊起旅遊業與餐飲業的疫後復甦,剛好找到一份財政部資料佐證,根據這份統計,去年餐飲業營業額8653億元、家數16.3萬家,不僅超越2019年疫情前水準,且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六都餐飲業家數除臺北市外,都有超過1成的增幅,其中新北市成長幅度16.1%,居六都之冠。

店面承租大戶餐飲業歸隊同時,店面市場傳來許多好消息,一度受疫情重創的西門町商圈,在內需復甦與開放國際旅客後,成都路與峨眉街的小店面率先出現單坪萬元的實價揭露紀錄,讓許多店面房東精神爲之一振。不只西門町,新光三越預計年中在東區的Diamond Towers開幕,兩大百貨直球對決,亦可望爲東區帶來新氣象,更添店面市場想像空間。

不過,在去年疫情趨緩後,餐飲業營業額年增率雖高達18.9%,營業家數年增率亦達12.1%,其中新北、桃園、臺中年成長均達14%至16%,臺北市餐飲業家數年成長僅4%,在六都中敬陪末座,顯見餐飲業者插旗佈局邏輯悄然改變。

會如此發展原因有三,一是中南部話題多,租金有空間,許多餐飲業者轉進中南部新市場,二是疫情後消費習慣出現不可逆轉的結構性調整,例如行動支付,零接觸消費等,虛實結合下,挑戰實體店面過往被認爲的宣傳效果與便利性。

此外,餐飲勞動市場大缺工,成爲實體店面新暗傷,當餐飲業者找不到足夠的外場,要不忍痛減少營業面積,要不仰仗外送業者填補缺口,無論哪一種,都是一大警訊,這也意味着,短期空置率降低、租金穩定成長的表象下,長期而言,某些商圈房東未來能否跟疫情前一樣拿翹,頗值得玩味。

這些纔是開始,日後發展難測,能確定的是,疫情不僅帶來店面市場大洗牌,也讓消費習慣與商業模式大不同,看似黃金遍地之際,亦是考驗投資者眼光之時。

而我們也將一起見證一個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