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憾!今年或許是潘建偉院士距離諾貝爾物理學獎最近的一次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科學家在萬衆期待中揭開了面紗,來自法國的科學家阿蘭·阿斯佩、美國科學家約翰·克勞澤和奧地利科學家安東·塞林格三位物理學家分享了202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以表彰他們爲《糾纏光子實驗、證明違反貝爾不等式和開創性的量子信息科學所作出的貢獻》。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是近十年中第二次頒發給了量子物理領域,第一次頒發給量子物理領域是在2012年,法國科學家塞爾日•阿羅什與美國科學家大衛•維因蘭德的《量子光學領域對光與物質間的密切關係和相互作用的研究》而使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第一次頒發給了量子物理領域。

今年三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稱得上是“量子力學領域之父”,他們用自己的研究成果證明了物理學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愛因斯坦對於量子力學的質疑是錯誤的。而今年三位獲獎的物理學家中,奧地利科學家安東·塞林格還是我國有着“量子力學”之父潘建偉院士的博士生導師。

潘建偉院士是我國爲數不多的70後院士之一,2011年當選爲中科院院士時年僅41歲,是當時最年輕的兩院院士。潘建偉院士本科和碩士就讀於中科大近代物理系,碩士畢業後前往奧地利攻讀博士學位,本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獎者安東·塞林格教授便是其博士生導師,潘建偉院士也是安東·塞林格教授帶過的第一個中國博士生。

從奧地利回國之後,2005年,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正式建成,潘建偉院士任該實驗室量子物理與量子信息研究部主任。從2015年起,潘建偉院士擔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常務副校長。

潘建偉院士博士師從安東·塞林格教授,安東·塞林格教授被譽爲是“量子力學之父”;而潘建偉院士也主要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被譽爲我國的“量子力學之父”。其科研成果《多光子糾纏及干涉度量》還曾獲得2016年的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

潘建偉院士是首個通過實驗實現量子隱形傳態及糾纏交換、終端開放的量子隱形傳態、複合系統量子隱形傳態、16公里自由空間量子隱形傳態。首次實現三、四、五、六、八光子糾纏;首次實驗驗證GHZ定理;提出利用現有技術可實現的量子糾纏純化方案,並完成實驗實現等等在量子領域諸多的重大科研成果,並受國際權威綜述期刊《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邀請先後撰寫關於多光子糾纏實驗和現實條件下量子通信安全性的綜述論文。

而今年獲得諾貝爾獎的三位科學家在獲獎發言中提到的多篇相關論文都有潘建偉院士的身影。因此,隨着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科學家名單公佈,潘建偉院士遺憾無緣,而諾貝爾物理學獎絕無可能兩次頒發給量子糾纏領域。

不得不說,我國的量子力學之父潘建偉院士,今年可能是我國在未來十年中最接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之一了,我們也期待潘建偉院士能有更多的科研成果,來年再戰諾貝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