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方達基金汪玲:在個人養老金制度變革中擔負起“專業投資者”的使命與責任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黎雨辰 北京報道

“我們深感責任重大,同時也對公募基金未來更好地服務個人養老金投資充滿期待。”近日,在由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1世紀經濟報道聯合主辦的個人養老金一週年主題論壇中,易方達基金FOF投資委員會委員、基金經理汪玲如是說。

在論壇主題分享中,汪玲全面回顧了個人養老金制度帶來的機遇和挑戰,以及養老新時代下金融機構的使命與責任。作爲我國養老保險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與養老第一、第二支柱相銜接,實現養老保險補充功能,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多樣化養老保險需要,促進養老保險制度可持續發展。

在汪玲看來,作爲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具有三大特徵:

一是長期資金,持續流入。個人養老金資金投資週期長,呈現高穩定性和持續流入的特點。但由於權益市場波動較大,加之投資者目前持有金融產品的時長較短,造成投資體驗不夠好。個人養老金的長期資金入市,有利於優化投資者結構,平滑市場波動,反過來改善投資者的持有體驗,促進長期投資,形成良性循環。未來,個人養老金業務的不斷髮展有望重塑客戶投資習慣,改變資本市場投資生態。

二是規模可期,結構優化。據中信證券研究測算,2035年個人養老金總規模將達到12萬億元。長期來看,個人養老金資金體量大,將給儲蓄、保險、理財、基金帶來增量資金,爲市場注入源頭活水。同時,個人養老金的發展有望改變居民現在的儲蓄-投資結構,提升金融資產在居民家庭財富中的比重。

三是客戶中心,服務爲先。個人養老金投資是跨生命週期的財富管理,未來有望成爲居民及其家庭資產配置的底倉。資產管理機構需要憑藉專業團隊、專業產品和專業服務,對個人養老金客戶進行長期陪伴,從過去以產品爲中心的營銷式服務模式,轉變爲以客戶/賬戶爲中心的顧問式服務模式。同時個人養老金涉及的個體數量多,單體的投資量相對較小,是大衆化、長尾化的理財方式,這一特點亦要求金融機構向線上化、投顧化轉型。

隨着個人養老金制度不斷深化改革,金融機構作爲專業投資者,需要承擔更多使命與責任,在服務國家養老保障事業上發揮更大作爲。多方研究數據顯示,基金類產品正成爲繼儲蓄類產品之後資金投入最多的個人養老金產品。個人養老金規模的增加,對金融機構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在客羣、資金層面獲得延展空間的同時,金融機構需要不斷深化在投資端、產品端、服務端的能力,以更好地匹配市場需求,助力養老第三支柱發展。

作爲擁有19年養老金投資管理經驗的公募基金,易方達基金形成了囊括多資產投資、主動權益投資、固定收益投資等投研團隊在內的、全面和立體的養老金業務投資管理體系。爲了進一步促進個人養老金業務的發展,據汪玲介紹,公司依託整體的核心投研平臺,專門打造了專業、成熟的養老FOF投研團隊,構建了專業、嚴謹、規範的投資決策流程,建立了長期考覈和激勵機制,旨在通過專業投研價值輸出助力投資者個人養老金資產長期保值增值。同時,公司也在持續完善產品線佈局,構建覆蓋更多退休日期、更多風險水平的養老目標基金產品線,爲各類風險偏好和不同年齡的人羣提供多元化養老產品選擇。

汪玲表示,未來,易方達也將持續優化產品費用費率、申贖機制、收益分配等安排,更好滿足社會大衆多樣化的養老投資需求,並長期紮實地做好投資者教育和客戶陪伴,提升客戶持有體驗,用專業能力和優質服務贏得投資者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