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大咖熱議企業如何結合新質生產力與可持續發展

財聯社4月27日訊(研究員張玉虹)中國ESG發展已駛入快車道,許多頭部和領軍企業與機構加速推進ESG戰略的場景落地。新質生產力代表的不僅是科技,也是創新的思維和方式。經濟轉型需要可持續的生產力。4月27日,藍帆醫療董事長劉文靜在“2024中國商界木蘭年會”表示,新質生產力的可持續發展依賴科技創新的高度、人才的密度、平臺化和生態化的程度。

劉文靜表示,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創新,本質是先進生產力,載體是產業,引擎是科技和創新。因此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有懂科技、懂資本,懂市場,懂金融,而且符合新質生產力發展戰略的新型企業家。“新質生產力的可持續發展依賴科技創新的高度、人才的密度、平臺化和生態化的程度。”她呼籲打開組織的邊界,打造全生態,與全行業上下游協同夥伴共生。

諾亞控股創始投資人、董事,諾亞正行副董事長章嘉玉提到,新質生產力代表的不僅是科技,也是創新的思維和方式。經濟轉型需要可持續的生產力,所以傳統產業在ESG方面有很大發展空間。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是現在的大趨勢,也符合新質生產力內涵。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中國已經具備信息化、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高效化的基礎。傳統企業可以在此基礎上,結合國家政策指導與引領,更多的考慮財務數據以外的因素和企業的可持續性。

能源領域是傳統行業代表,也是ESG重點發力方向。能源活動碳排放佔全體碳排放的比例超過80%。能源的清潔和可持續,是與雙碳目標、高質量發展息息相關的重要議題,也是新質生產力的重點方向。美克生能源創始人兼董事長魏瓊作爲能源企業代表,認爲能源行業裡的新質生產力是能夠推動中國成爲第四次工業革命主導者的生產力。未來40年,新能源、新型電力系統要大量的替代傳統能源。2030年中國在發電側的新能源佔比約25%,到2060年這一數字會達到80%;用戶的使用側2030年的數據約35%,到2060年將達到70%左右。

此外,魏瓊提到,通過國九條的出臺,資本市場的治理可以越來越清晰看到大賽道要出現優質的、盈利的科創企業。在儲能領域,中國的新能源裝機量很大,太陽能和風能全球裝機第一名,儲能每年增量第一名。這爲科技實踐提供了大量應用數據。她建議科技企業選擇國強則企強的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