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症分類?

(一)根據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類

髓核可向各個方向突出,有前方、側方、後方四周和椎體內突出。其中以後突出爲最多,且後突出在椎管內可刺激或壓迫神經根與馬強神經,引起嚴重的症狀和體徵,臨牀上常把後方突出又分爲中央型突出和旁側型突出;其中後者最多,少數位於椎間孔或其外側稱爲遠(極)外側型突出。

1、旁側型突出突出位於椎間盤的後外側,即後縱韌帶外側緣處,突出物壓迫神經根,引起根性放射性腿痛,多爲一側突出,少數爲雙側突出,根據突出物頂點與神經根關係,把旁側型突出又分爲根肩型突出、根腋型突出和根前型突出。

(1)根肩型突出:髓核突出位於神經根的外前方(肩部) ,將神經根向內後側擠壓。臨牀表現爲根性放射痛,脊柱向健側彎、向患側突,如向患側彎則疼痛加重。

(2)根腋型突出:髓核突出位於神經根的內前方(腋部), 將神經根向後外擠壓。臨牀表現爲根性放射痛,脊柱向患側彎、向健側突,如向健側彎,則疼痛加重。

(3)根前型突出:髓核突出位於神經根前方,將神經根向後擠壓。臨牀表現根性放射痛嚴重,脊柱生理前凸消失,前後活動均受限,多無側彎畸形或出現交替性側彎畸形。髓核突出的位置與神經根關係是可變化的,症狀體徵也相應發生變化。

2、中央型突出髓核從椎間盤後方中央突出,壓迫神經根和通過硬膜囊壓迫馬尾神經,引起神經根和馬尾神經損害的症狀和體徵,一般以偏中央突出爲多,正中央突出少。

(1)偏中央型髓核突出:突出位於椎間盤後方中央偏於一側,要壓迫一側神經根及馬尾神經,或兩側均受壓,一側較重另一側較輕。

(2)正中央型髓核突出:突出位於椎間盤後方正中央,一般突出範圍較大,纖維環完全破裂,髓核和纖維環碎塊脫出聚集在後縱韌帶下或進入硬膜外腔,甚至破入硬膜囊內,致使兩側神經根和馬尾神經受壓。臨牀表現廣泛癱瘓和大小便功能障礙。也有的髓核突出較侷限者,僅壓迫馬尾神經引起大小便障礙和鞍區感覺障礙,並無神經根刺激和壓迫症狀。

(二)根據椎間盤突出的可還納性與不可還納性分類

1、可逆性椎間盤突出隆起型,突出物有時可自行還納或經非手術方法而還納,症狀緩解或痊癒,稱爲可逆性椎間盤突出。

2、不可逆性椎間盤突出破裂型或遊離型突出物纖維化或鈣化或與周圍組織粘連等,突出物不能還納,稱爲不可逆性椎間盤突出症。

(三)鈣化型腰椎間盤突出症

鈣化型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的一種特殊類型,從相關文獻中得到,多發生於年齡較大、病史較長的患者。成年人椎間盤血供主要在其周邊,隨着年齡的增長,椎間盤血供逐漸減少。椎間盤突出後,其血供中斷,軟骨板滲透性營養來源減少,加之病程遷延、反覆損傷及修復,突出椎間盤組織水分吸收硬化,鈣鹽沉着,逐漸形成鈣化。鈣化是漸進性的,加之相鄰椎體間反覆異常運動及研磨,可能是形成表面光滑的靜脈石樣鈣化的主要原因。除上述原因外,由於纖維環淺層穿過終板,附着於椎體周緣骨小樑及骺環以外處,同時後縱韌帶纖維交叉穿行於外層纖維環上、下兩端。由於椎間盤突出多是漸進性的,當髓核突入破裂的內層纖維環後,外層纖維環將承受更大機械壓力與引力,在超越其彈性應力時斷裂,並由於牽引性損傷引起椎體邊緣骨及骨膜下出血,形成外層纖維環鈣化或骨化。由於後縱韌帶與外層纖維環的連接關係亦可致相鄰後縱韌帶鈣化,隨着病程遷延、鈣化累積,形成相鄰椎體緣脣樣隆起的“火山口”樣變化或橋樣鈣化。

(四)複發性腰椎間盤突出症

複發性腰椎間盤突出症是指腰椎間盤摘除術後症狀緩解至少6個月以上,其出現的同一節段同側或對側的椎間盤再次突出,有文獻報道的複發率爲5% ~ 11%。椎間盤突出復發可能爲初次手術椎間盤髓核組織殘留與硬膜廣泛粘連,臨牀表現爲腰痛伴根性痛,且症狀較首次加重,也可能爲初次腰椎間盤術後導致其他相鄰節段椎間盤的突出。因此,在切除髓核後應反覆探查有無遺漏,特別是在椎間盤內的後中央部位和脫出的髓核向下方及椎間孔遊走的地方,有時脫出的髓核並不大,被遺留後會使術後症狀無改善或改善不大。此外,多間隙的椎間盤突出注意不應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