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洋:中國車企要適應逆全球化形勢,專注提升自身實力

北京大學博雅特聘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姚洋週三在2024年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表示,相比歐美車企,中國車企擁有30%-50%的成本優勢,這使得中國在全球市場中具有顯著的競爭力。以歐洲爲例,加徵關稅對中國車企的影響相對有限。

他表示,中國車企在應對國際“圍剿”時,不必對每一個國家的貿易政策都過於敏感,而應專注於提升自身實力,抓住全球電動化趨勢帶來的機遇。

“他們徵關稅很正常,人家要保護自己的產業……中國就要適應現在這種逆全球化的形勢。”姚洋說,“中國的電動汽車優勢是巨大的,在這麼巨大的優勢下面,我們應該有一個比較平和的心態。”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120.3萬輛,同比增長77.6%。姚洋預測,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將實現20-30%的增長。

姚洋指出,歐洲受到節能減排政策的影響,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將持續增長。此外,南美洲、東南亞和非洲等地區也將成爲中國車企拓展海外市場的重要方向。

6月12日,歐盟委員會發布公告,擬從7月4日起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從17.4%到38.1%不等的臨時反補貼關稅。加上現有的10%的關稅,歐盟將對中國電動汽車徵收最高48.1%的稅額。歐盟27個成員國的貿易部長將在11月2日前就此進行表決,屆時可能決定徵收爲期5年的最終關稅。

週三上午,參加另一場論壇的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萬鋼表示,國外市場之所以對中國的電動汽車感到驚異甚至恐慌,是因爲目前貿易和投資還沒有結合在一起。他建議中國新能源車企嘗試在歐洲投資,通過投資當地市場,中國企業也可以進入本地產業鏈,擴大全球化進程。

萬鋼還說,中國已實現經濟全球化,搞貿易壁壘是不被認同的。儘管目前存在一些地緣政治的影響,但從政府的角度看,在全球化經濟發展的道路上,雙方應好好進行磋商。他還強調,“中國發展汽車產業並不是爲了與其他國家競爭,而是爲了滿足國內羣衆的需求,讓汽車更好地融入人們的生活,提升生活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