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師轉中醫 周宗翰在疾病面前學習謙卑

翰鳴堂/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宗翰。(周宗翰提供/林周義臺北傳真)

中醫師周宗翰原是一名藥師,因喜歡與病患一對一對談,考取了學士後中醫,成爲一名醫師。從醫過程中,有過成功治療的經驗,也曾陪着病人走完人生最後一哩路,深感面對疾病必須要謙卑。對他而言,治療的對象是人,而不是單單治療疾病,深深體會堅持耐心以對,讓病人更相信自己,治療也會更有效。

周宗翰過去曾在藥廠服務,從事小細胞肺癌人體試驗期間,與一名罹患肺癌的胸腔科醫師結識。醫師得知他一直對臨牀有興趣,喜歡直接與病患一對一對談,也對擔任醫師有憧憬,鼓勵他考取學士後中醫,他也順利成爲一名醫師。

「很多人會把疾病拆成一塊一塊,但中醫看的是整個人」,周宗翰說,只要把不正常的地方調爲正常,病人的情況就會改善,一些西醫認爲不容易消失的囊腫,藉由中醫的治療,也能大幅增加治癒的機會。由於病患聽得懂西醫,聽不懂中醫,他看診時用的是中醫的思維,但與病患解釋時,則使用西醫的專有名詞來溝通。

令周宗翰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一名日本病患,對方跟隨丈夫來臺期間,長了20幾公分的子宮肌瘤,因語言不通,加上網路還沒有即時翻譯工具,兩人只能以簡單的英文對話。經過治療,病患的肌瘤縮小一半以上,對方也很感謝他,回日本後總是會寄土產到臺灣。

另一名卵巢癌病患則沒有那麼幸運,一開始只需穩定追蹤,染疫後因腦霧嚴重,重回周宗翰的診間。周宗翰忘了對方曾罹癌,雖然提醒對方要到西醫做檢查,但對方不敢在疫情期間到大醫院,拖到最終才知是腦部轉移,年僅40幾歲就病逝。周宗翰相當難過,但在難過之際,病患的家人前來道謝,感謝他陪對方走過7、8年的治療,周宗翰也因此深感在疾病面前必須謙卑。

對周宗翰而言,治療的對象是人,而不是單單治療疾病,作爲醫者必須有耐心。一些病患情緒起伏較大,必須練習慢慢溝通,瞭解對方,纔會知道如何介入,當病患相信醫師,治療也會更有效,看着病患的情況改善,周宗翰會爲對方感到開心,工作的疲憊也會一掃而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