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怪象:醫源性疾病和藥源性疾病發生率爲何越來越高?

罹患疾病與人體自然力的消長有關,醫療干預的最佳適度是幫助自然力。但現代醫學發展突飛猛進,醫學研究不斷深入,新技術新藥物不斷涌現,無視自然力抵抗疾病的作用,盲目進行醫學干預導致醫源性疾病和藥源性疾病發生率越來越高。不僅引起高額的醫療支出,而且在倫理上背離了醫學的初衷結果必然適得其反。

目前危害人類的慢性病,包括癌症,實際上多是機體長期超負荷應激反應造成的穩態失調,是人體整體穩態失調的局部表現。

對慢性病治療一般有兩種辦法:一是針對疾病,治療目標是消除病源;二是針對機體的自然力,從調整機體的平衡入手。前者爲醫學干預,後者是提升自然力。

在癌症治療中,創傷性的人爲干預與溫和調理促進的自我修復之間從來是一個矛盾。

要做到治標不傷本,治本不礙標,理論簡單但操作微妙,尺度的把握絕非臨牀指南文字形成的條條框框所能規定,需要哲學思辨,既圓又方纔能圓滿。

現代醫學通常有一種極端思維:追求特異治療,抑制病竈、消除病原、阻斷變異、切除病竈,換掉壞器官,置換壞基因,其背後實際上有一種消除病痛,做到長生不老的隱念在操縱。

在這種隱念影響下,一代又一代拮抗藥物生產,一代又一代醫療技術更替,目的是直接對致病因子發起攻擊。這種干預主義思想在一定時間內特別是對病因清楚的傳染病確實取得了巨大成效,但對非感染性疾病,這種干預後隨之而來的是人體內環境遭到破壞,內平衡失調,自然力消退,機體某些功能消失。

其實病痛本身也是一種自然力,如嘔吐、腹瀉、咳嗽、疼痛既是病痛的表現,也是一種保護人體的自然力。疾病除了惡,也有善,疾病是生命的組成部分,也是健康的組成部分,我們不能忽略疾病對人體的積極意義,要去追求疾病與自然力的良性互動。

自然力是一把雙刃劍,既可抵禦外來的侵犯,但本身也可引起疾病,反應過度和反應太弱都不利身體健康。自然力是有限的,超出了它起穩態作用的限度,就必須進行醫學干預。

參考文獻《腫瘤患者自然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