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規避“培訓貸”陷阱,就別想着走“就業捷徑”

蔣理

“培訓完即可上崗,如果沒找到工作可以繼續培訓”……“學費零門檻”“包找工作”的誘惑,讓去年從廣州某高校畢業的陳昊掉入了求職陷阱——××烘焙培訓機構宣稱自己和連鎖蛋糕房有合作,學員培訓畢業後可直接入職蛋糕房,每月工資上萬元。沒想到培訓結束後,不僅對方承諾的“包就業”泡湯了,陳昊還背上了16800元貸款,至今仍未還清。

現實中,像陳昊這樣在求職過程中反被套路背上貸款的人不在少數。一些不良培訓機構和網貸平臺勾連,盯上求職或兼職的年輕人,以通過培訓提供就業機會爲誘餌,誘導一些年輕人借貸支付培訓費。培訓往往“課不符實”,後續就業機會也無法兌現,求職者不但面臨還貸壓力,還陷入退費難的窘境。

要警惕求職中的“培訓貸”陷阱,這是教育部門、警方早就發佈過的預警。可爲何還是有大學畢業生跳進套路完全一樣的陷阱呢?這表明,有的高校不夠重視對學生的就業指導服務,而部分畢業生也缺乏應有的識別能力,不瞭解就業市場,輕信機構作出的輕輕鬆鬆獲得高薪工作的承諾,想走“花錢買工作”式的捷徑實現就業。

治理“培訓貸”,一方面要加強對此類培訓、招聘詐騙的打擊力度,另一方面要加強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與服務,引導他們認識清楚就業環境,理性確定擇業預期,踏踏實實去參加招聘,不要相信有什麼“學費零門檻”“包找工作”的餡餅會掉在自己頭上。

幾乎所有被曝光的“培訓貸”都是一樣的套路——聲稱培訓完即可上崗,沒有錢培訓可貸款分期支付,上崗後兩三個月工資就還清貸款。這聽上去很美,可如果培訓完不能上崗呢?等待畢業生的就是既沒有找到工作,還背上“培訓貸”。

高校在進行就業指導時,應當明確告訴所有畢業生,對於所有與招聘掛鉤的付費求職培訓,都必須十分謹慎。這些培訓機構很瞭解學生的心思,知道學生都是衝着招聘機會去參加培訓,所謂付費培訓不如說是付費找工作。這類培訓課程往往質量不高,而且學生參加完培訓後,機構很難兌現“包就業”的承諾,或者說一開始就沒打算要兌現這個承諾。

可以說,如果高校的就業指導服務工作到位,高校畢業生在遭遇“培訓貸”時,就不會輕易上當,而是可以收集有關信息,向警方報警,防止這些機構再去禍害其他畢業生。高校畢業生爲提高就業競爭能力,去參加相應的培訓,這是值得鼓勵的。合理的培訓邏輯是,通過培訓提升能力,促進自身更好就業,完成培訓後仍是自己自主擇業,而不是指望由培訓機構“搞定”就業。

近年來,有一些大學生“迷信”花錢就可以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包括花錢參加所謂的公益支教研學,獲得公益支教志願者證書;花錢獲得“付費內推”機會,到大廠實習獲得實習經歷;花錢參加“包就業”的培訓。這些都是有違公平競爭原則甚至涉嫌違規的行爲。他們中有人爲此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其他畢業生應當引以爲戒。

高校畢業生要擯棄花錢搞定實習機會、求職就業等“走捷徑”的想法,要避免捷徑沒有走通卻掉進陷阱的結果。面對嚴峻的畢業生就業形勢,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好工作,關鍵在於從自身實際能力出發,確定適合自己的擇業目標,做好適合自己的擇業規劃。漫畫/陶小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