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打贏艱困戰疫 先給糧給子彈
疫情再起,各醫院的醫護還要面臨跨科支援、人力不足、連醫療時的流程都沒有紮實訓練與SOP,甚至面臨被減薪、限制出國自由等,叫第一線的基層人員如何打贏這場艱困「戰疫」,圖爲醫護人員穿戴防護衣上「戰場」。(王英豪攝)
國內爆發第一起院內感染後,立刻衝擊站在防疫第一線的醫療人員的內心防線,17年前SARS時和平醫院封院的警鐘奏響,「要不要走」、「還要撐多久」,這樣的心情恐怕在每個醫護心裡響起,身爲防疫最重要的一環,衛福部應該適時給糧、給子彈,不僅要有充足備戰物資,精神上的支持,相關防護指引更應第一時間就提供,醫療體系不能崩,才能打贏這場「戰疫」。
17年前SARS期間,和平醫院封院,一名和平醫院張姓女護士因爲目睹一名疑似SARS病患上吊自殺,年僅23歲的她驚嚇之餘,行爲能力退化到剩6、7歲,且有自殘傾向。
多年過去,當疫情再起,第一時間,各大醫院的醫護連口罩、隔離衣都不夠用,還要面臨跨科支援、人力不足、連醫療時的流程都沒有紮實訓練與SOP,甚至面臨被減薪、限制出國自由等,國內醫院發生首起院內感染後,院內醫療人員信心遭到打擊,只能不斷替自己打氣,不要害怕,不要怯戰,然而這些站在第一線的醫護也有家庭,家人甚至希望她們「不必再堅持下去」。
但就像這次自告奮用前往大陸武漢接白血病童回來的護理師張莞爾,跟她一樣的護理人員還是非常多,不畏艱難的醫療人員是當前防疫最大靠山,而這場仗還很長,不能只靠熱情,除了精神支持,更需要完善的安全防護指引,甚至是薪資補貼,都應第一時間給予,SARS和平封院多名醫護殉職及仁濟醫院封院前許多醫護逃離就是前車之鑑。
身爲防疫第一線人員,護理人員需冒着染疫風險工作,但勞動權益卻未被保障,醫院的跨科支援成爲護理界常態。人力問題未解決,護理人員只能「共體時艱」,若加上醫院減薪的打擊,收入少了幾千,甚至幾萬塊。難道非得等到院內感染擴大,才能重新反思既有的老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