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彈打北京 說給誰聽

(圖/本報系資料照)

立法院長游錫堃日前說,臺灣已經量產可以打到北京的「雲峰飛彈」,要中國大陸侵臺前須三思,不要傷敵八百、自損一千。此話引起熱議,遊隨後又解釋他主要的訴求是和平用意,緩和脫口而出的話語衝擊。

其實,這已不是游錫堃第一次說這種話。2004年,遊擔任行政院長時亦曾公開說過「飛彈打上海」的話。當時他說,「如果你打我100顆飛彈,我也要打你100顆飛彈」。有趣的是,遊的說法從飛彈打上海到打北京,中間相隔18年,飛彈已從研製到量產,射程也從打到上海的1000公里,變成打到北京的2000公里。

說這些話是夠狠,問題是,北京與上海都是非軍事目標,打了就是報復性攻擊。大陸這麼大,臺灣又沒有核武,打顆飛彈到北京,不但不能改變戰局,只會讓臺灣承受更無情的攻擊,這才真是「傷敵八百、自損一萬。」

自1996年臺海危機後,臺灣就決定發展中程飛彈,已是個公開秘密。連戰在擔任副總統時,也公開提出建立遠程地對地飛彈的主張。陳水扁主政後更積極研製中、短程地對地飛彈。

唐飛於國防部長任內曾在立法院總質詢場合,請立委「體諒國防部否認發展中程飛彈談話的用心」;他還說,國際間管制射程600公里以上飛彈的技術和硬體設備,假如國防部對外宣佈發展中程飛彈,一定受到抵制。前國防部長蔡明憲出書,亦明指國軍正發展中程飛彈。

事實上,國軍是否發展地對地飛彈也是歷任國防部長的必考題,而軍人的迴應,第一,絕不會說大白話證實;第二,更不會說出打北京或上海這種觸犯戰爭罪,違反聯合國公約的話。

會放軍事狠話的,說幾句報復性的話,說爽的,就只有政治人物,或是躲在鍵盤後面的網軍。例如,《紐約時報》月前有篇專欄提及「國軍正針對中國製定『防禦和進攻計劃』,報復手段包括『空襲福建省』」,各界猜測這是外交部長吳釗燮受訪時說的話,不過吳不承認。

政府發展中程飛彈是政治大於軍事的考量,軍中內部本就有仁智互見的看法。再者,從俄烏戰事來看,國軍雖有攻擊對岸300公里軍事目標的武器裝備,問題是,根本不具備攻擊所需的情偵能力,要先找得到,看得到,才能打得到。

共軍目標在哪裡?如何定位、追瞄、鎖定?發射後擊中了沒?傷損夠不夠?是否要再攻擊?如果沒有這套從偵測到戰損評估的能力,不要說遠程的軍事目標,就是對共軍沿岸集結部隊做源頭打擊,都有難度,如何打北京?

飛彈打北京說,就是說給反中支持者聽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