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連月力守雙防線 臺幣ㄩ字型走勢 將續攤

2020年終臺幣走勢曲線幾乎天天都呈現「ㄩ」字型,主要來自中央銀行採取盤中尾盤「雙防線」干預的結果,即前一個交易日央行調節後的收盤價防線,在次一個交易日開盤後馬上又回到盤中最高點市場預料2021年「ㄩ」字型仍將延續。

匯銀主管表示,觀察中央銀行2016年4月初一度捨棄長期在尾盤作價壓低新臺幣升幅作法,完全迴歸「市場供需決定」,主要是因應美國財政部列入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結果2017年下半年臺灣即除名,並且當年也創下1989年匯率自由化以來的最大全年升貶8.14%,儘管如此,2018年及2019年仍維持市場供需決定的原則不變。

但2020年全球金融市場失控,中央銀行尾盤作價跟着重出江湖。匯銀主管指出,過去最具代表時間的尾盤作價,就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後,曾經有所謂的「1元體質」,就是當日收盤價與次日開盤價差距高達1元以上,結果造成匯市實際交易價與收盤價「錯亂」,甚至被市場形容爲「看得到、吃不到」。

以2020年爲例,11月時設定盤中及收盤價各爲28.5元及28.8元二個價格的防線,央行盤中進場買匯及尾盤作價調節,雙管齊下,各堅守不升破28.5元及28.8元。匯銀主管說明,也因此新臺幣匯率幾乎每個交易日都呈現「ㄩ」字型,全天都是一條水平線的走勢。

2020年12月央行上調「雙防線」至28.2元及28.5元,下旬再調整爲28.1元及28.4元,但走勢一樣天天呈現「ㄩ」字型不變。

匯銀主管預期,根據央行總裁楊金龍多次對外說明的匯率政策來看,預料進入2021年,央行仍不會完全放手,目前還不是迴歸市場供需決定的時候,因爲面對「非常態狀況,只要疫情未確定終結,新臺幣走勢恐怕仍將延續「ㄩ」字型,但央行也會依循「柳樹理論」,緩步上調「雙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