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行動/中山後醫 遠赴花蓮上解剖課

全臺各醫科大體老師來源以北部最吃緊,清華大學後醫系去年開學三個月後,纔在長庚大學支援下,迎來兩位大體老師;去年中山大學學士後醫學系招收第一屆,師生遠赴花蓮慈濟大學醫學院上解剖課,因爲慈濟多年的自願捐贈制度,讓大體老師不虞匱乏。

慈濟推廣大體捐贈行之有年,大體老師來源相對穩定,原則上每四名醫學生共用一具大體老師,若加上學士後中醫學系學生,平均七至九名學生共用一具大體,授課品質相對好。

慈濟表示,早年在全臺各地成立遺體捐贈聯絡網,目前有四萬二千多人簽署自願捐贈同意書,實際捐出一二一七人。大體除經防腐處理供醫學系上解剖教學,也會急速冷凍,作爲大體模擬手術教學,供年輕實習醫師、臨牀醫師精進技術。

慈濟大學表示,累計用在大體解剖教學有三九八人,年紀從十六歲至九十四歲不等,尚有四十九名大體老師冰存中,庫存量可用到二○二六年。

臺中的中山醫學大學、中國醫藥大學醫科,解剖課由十名學生共用一具大體,來源有自願者直接捐給學校,也有中部七個地檢署等組成的中部地區遺體處理中心,在驗屍時獲家屬同意轉介而來。

中部地區遺體處理中心一九九二年成立,成員包含臺中、苗栗、新竹、南投、彰化、嘉義、雲林等七個地檢署,以及中區老人之家、中國醫藥大學、中山醫學大學、彰化基督教醫院等機構,目的在於檢方驗屍時,可協助媒合更多的大體老師供教學使用。

臺南的成功大學醫學院近年受疫情衝擊,收募的大體減少,一一○學年度只好改採遠距教學,除減半使用大體老師,也搭配師生解剖錄影輔助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