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震生/與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 何不一步到位建交?
外交部長吳釗燮在7月1日的記者會中宣佈我國與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的索馬利蘭(Somaliland)將互設代表處,這對於長期希望能夠在東北非有一個外交據點、而過去在埃及開羅和肯亞奈洛比(Nairobi)的努力功敗垂成後,當然是一個好消息。
我國在非洲目前僅有史瓦帝尼(Eswatini)一個邦交國,另外在南非和奈及利亞兩國設有代表處(分別是駐南非共和國臺北聯絡代表處和駐奈及利亞聯邦共和國臺北貿易辦事處),索馬利蘭代表處將是第四個駐非洲的外交單位。在蔡英文總上任至今連續丟掉七個邦交國後,能和索馬利蘭發展關係,算是暫時止血。不過,由於索馬利蘭和中國大陸並沒有外交關係,更何況僅是設立代表處,而非建交,因此並非互挖牆角。
個人在上世紀九○年代進行非洲研究時,就曾提出有兩個北京都不承認的獨立政權,值得我們與其發展正式外交關係,除了西北非的西撒哈拉(Western Sahara)外,另一個就是索馬利蘭。當時索馬利蘭在1991年脫離處於軍閥割據、內戰無政府狀態的索馬利亞(Somalia),是否能夠存活下來,還是會被索馬利亞用武力拿回,仍有變數。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政府順利運作後,個人就覺得它是一個值得發展正式外交關係的對象。
▲索馬利蘭國家主權地位不獲國際組織承認,與中華民國處境類似。(圖/翻攝自維基百科)
索馬利蘭原先是英國的殖民的,在1960年6月26日獨立,隨即在同年7月1日加入前義大利殖民地、同文同種的索馬利亞。不過,在軍事政變上臺、執政長達22年的領導人席亞德(Mohamed Siad Barre)於1991年內戰中被叛軍推翻後,索馬利蘭趁勢在混亂中宣佈獨立,至今近30年之久。
期間舉行多次總統大選,出現了四位不同的國家領導人,也有過政黨輪替的情形,政治朝着自由民主邁進,社會也相對穩定。不過,基於它原先是索馬利亞的一部份,因此世界各國仍然選擇維持與政治混亂、社會動盪的索馬利亞之外交關係,而沒有對索馬利蘭作出外交承認。
基於此,當吳釗燮部長宣佈僅與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就顯得不符合我國目前的外交戰略意義。首先,對索馬利蘭這樣一個「未被承認」的國家,我們僅設立代表處,顯然有自貶身價的嫌疑,因爲若是連北京都不承認的國家,我們與其建交不僅不是挖外交牆角,也沒有破壞兩岸關係,難道我們是畫地自限嗎?
其次,我國不是在所有非邦交國都設有代表處或辦事處。許多小邦交國與我斷交後,也曾希望我們能夠留下一個代表處,但基於雙方沒有太多的實質經貿文化關係,我國政府大都拒絕這方面的提議。目前與我維持互設代表處的非邦交國家,大都是歐美及亞太、拉美及中東的大國,在非洲也僅有南非和奈及利亞兩國。
外交部的原則是目前僅剩的十五個邦交國若與我斷交,基本上就不會再有代表處或辦事處的設立。如今,吳部長顯然沒有遵循這個基本的共識,竟然選擇和一個與臺灣沒有什麼經貿互動、缺乏文化交流的國家設立代表處,而不是建立正式外交關係,是否意味我國外交政策有所調整?
最後,吳部長在宣佈這項消息時喜形於色,或許外界會解讀是一項外交突破,但若成立代表處,爲何不延用普遍使用的臺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ve Office,TECRO),而選擇臺灣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滿足臺獨基本派的訴求,並營造一個外交突破的假象?難道是因爲不希望使用中華民國的頭銜,而放棄正式建交?
我們當然不希望以目前臺灣的綜合國力,在沒有北京的打壓下,僅爭取到與索馬利蘭互設辦事處的「突破」,沒有一步到位建交讓我們完全看不到民進黨政府的氣魄。打打臺灣代表處的擦邊球就沾然自喜,未免也太廉價了吧!
熱門點閱》
►陳一新/美國大舉制裁中國 虛中有實 實中有虛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網立場,歡迎投書《雲論》讓優質好文被更多人看見,請寄editor88@ettoday.net或點此投稿,本網保有文字刪修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