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習要地連傳偷渡 專家:不必杯弓蛇影
大陸籍王姓男子駕橡皮艇從浙江出發,14日抵達新北林口海岸自行報案投案。(海巡署提供)
陸籍王姓男子14日乘橡皮艇直闖新北林口海域,成繼自稱前大陸潛艦艦長的阮芳勇駕快艇闖入淡水河後,今年下半年第2起偷渡事件。尤其2案皆發生於年節假日前,又挑我軍演習要地偷渡,更加啓人疑竇,前海軍艦長呂禮詩就質疑,哪有這麼巧?不過也有不少學者認爲,這是治安案件,毋須杯弓蛇影。
呂禮詩昨發文質疑,此次橡皮艇「投奔自由」的時間,和陸籍小艇闖入淡水河一樣,又發生在假日;且都在新北八里海灘、臺北港及淡水河口等戍守首都政經中樞「防衛鐵三角」。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則說,王姓男子在海上就被發現,且嚴重脫水,因此不認爲他有特殊任務,或是特殊身分。國防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也認爲,這類偷渡事件,最早在2010年就出現過,不必杯弓蛇影。
蘇紫雲說,這類事件雖然重複出現,但時隔甚遠,所以跟軍事的關聯性比較小;且即便登陸點確實都是紅色海灘,國軍也都有所準備,但我方還是要提高警覺,避免陸方藉此刺探我方防範能力。
海軍前艦長張競也強調,應釐清事件本質,讓治安歸治安、國安歸國安;不要趁機炒作,亂放政治煙幕,無限上綱到發生國安危機。
他認爲,我方也要反省,與其好大喜功將海巡資源配置在建構所謂「第二海軍」,造成海岸巡防所需裝備與人力無法順利支應任務需求,應務實重視海巡專業,纔是妥善維護治安,充分運用有限資源,支持國安最佳戰略選項。
蘇紫雲呼籲,政府應支持海巡署建立海洋巡邏機部隊,因爲臺灣是東亞國家中,唯一沒有成立相關部隊的國家,這令人百思不解。他強調,這可以有效降低低空目標不易發現的機率。
他說,例如國軍研發的雄風二型飛彈,是紅外線跟雷達雙導引,相同邏輯下,政府應儘快協助海巡建置紅外線熱顯像儀,電磁、溫度訊號同時能夠偵測,才能夠相輔相成。
揭仲則點出,大陸小船從臺海中線以東駛來臺灣,並攜帶東西上岸,是一直以來都存在的偷渡模式。他認爲,海巡在沿岸的巡邏船隻密度,應要增加,漁船通報機制也要再強化;否則要靠先進的儀器發現單一的小艇,實屬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