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分層分類打造社會救助體系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全區社會救助工作推進會上獲悉,我區圍繞暖心民政、創新民政、智慧民政、高效民政、安全民政“五個民政”的要求,部署進一步加強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做好分層分類社會救助,兜住兜準兜牢民生底線。

優化社會救助兜底保障,實現暖心救助。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依規將農村低收入人口中完全喪失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納入低保或特困救助供養範圍,有特殊困難情形的按程序給予急難救助,做好推動防止返貧幫扶政策和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政策銜接並軌試點。推進低保擴圍增效,對低收入家庭中的重病、重殘人員,參照“單人戶”納入低保,重點抓好救助對象“漸退期”“分類施保”“就業成本扣減”等政策落實。全面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紮實做好生活自理能力評估,認真組織開展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摸底調查。加大臨時救助力度,取消戶籍地申請限制,全面推行由急難發生地實施臨時救助。

深化社會救助體制機制改革,實現創新救助。健全困難羣體的多維識別機制,進一步科學劃分救助圈層和類型,優化社會救助統籌機制。完善低保、特困人員、臨時救助審覈認定操作規程,適度放寬准入條件,規範收入財產覈算辦法。優化非本地戶籍人員救助申請程序,建立戶籍地、居住地協作覈查機制,打破地區隔閡和戶籍壁壘。積極推進服務類救助,爲有需要的低收入人口提供穩定可持續的訪視、照料服務和專業社會工作服務。

強化社會救助數字化轉型,實現智慧救助。完善拓展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功能應用,建立動態監測預警指標體系,對各類預警信息及時處置,重點關注與干預貧困風險家庭。完善社會救助移動管理平臺,基層入戶調查、巡視走訪等數據及時上傳全區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信息平臺,方便各級跟蹤、提醒。推廣應用社會救助手機自助申請平臺和身故人員小程序,社會救助服務向移動端延伸。探索建立覈對信息化標準,升級跨區域覈對功能,提升跨區域覈對效率。

簡化社會救助流程,實現高效救助。推進申辦事項整合,將不同類型的“單項社會救助事項”集成爲羣衆視角的“社會救助一件事”。推進依申請救助和主動發現結合,重點聚焦有求助意願但申請能力不足、對申請流程不知曉的特殊困難羣衆,密切關注持續增收能力較弱、返貧風險較高的脫貧不穩定人口和暫時不符合救助條件但存在一定困難的人員或家庭,加大走訪排查力度。依託自治區社會捐助接收站,建立全區“救急難”信息平臺,在政策、對象、信息、資源等方面加強救助需求與慈善供給的匹配對接,爲低收入人口提供多樣化救助幫扶,以“政府+慈善”模式推動社會救助更高效。(記者 何明華 通訊員 邱芬芳)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爲我們將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