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顯示人工智能助力開發可用於基因療法的納米籠

新華社北京12月29日電(記者李雯)英國《自然》雜誌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和韓國研究人員合作利用人工智能模擬病毒的複雜結構,開發出一種創新的治療平臺,即新一代納米籠。

病毒會將遺傳物質封裝在蛋白質外殼內,然後侵入宿主細胞。受病毒結構啓發,研究人員一直在探索製造一種可模擬病毒行爲的人造蛋白質外殼,即納米籠。這種納米級別的籠狀結構可將用於治療的基因導入靶細胞,實現治療疾病的目的。

然而,現有納米籠的小尺寸限制了它們可攜帶遺傳物質的數量,且它們簡單的設計無法複製天然病毒蛋白質的多功能性。爲解決上述問題,美國華盛頓大學和韓國浦項工科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能分析病毒的細微特徵,成功設計出四面體、八面體和二十面體形狀的納米籠。直徑達75納米的二十面體納米籠能夠容納的遺傳物質,可達腺相關病毒等傳統基因傳遞載體的3倍。

電子顯微鏡觀測結果證實,人工智能設計的納米籠達到了預期的精確對稱結構。實驗進一步證明,納米籠能夠將治療性有效載荷遞送到靶細胞。

研究人員表示,人工智能的發展使人們可以根據需要設計和組裝人造蛋白質。希望這項研究能夠加速基因療法的開發,並推動下一代疫苗和其他生物醫學創新取得突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