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緩失智者病情音樂治療夯 研究發現對照顧者幫助更大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今舉辦「樂來樂靠近-音樂照顧培訓方案家屬交流會活動」,參加音樂培訓課程的家屬彭文瑤(右站立者)說,參與課程是希望爸爸多一點活動,經過課程培訓,發現爸爸可以透過耳機聽到喜歡的音樂,並會隨着哼歌,音樂讓爸爸心情十分愉快。記者沈能元/攝影

國內失智症患者高達30多萬人,隨着病情惡化,常出現肢體力量衰退、神智混亂等,讓家屬照顧力不從心,不斷的自我否定。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說,爲照顧失智症患者,近年來推廣音樂照顧模式,幫助失智者促進自我表達與認知功能,並緩解憂鬱、焦慮外,還能改善精神行爲症狀及日常生活照顧配合度,增加失智者整體照顧品質。

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今舉辦「樂來樂靠近-音樂照顧培訓方案家屬交流會活動」。參加音樂培訓課程的家屬彭文瑤說,爸爸患有失智症後,病情逐漸惡化至嚴重的幻聽、幻覺,參與課程是希望爸爸多一點活動,其實爸爸重聽嚴重,家人一直習慣用紙筆和他溝通,不覺得爸爸可以享受音樂,覺得那是奢侈、遙不可及的。

但經過這次課程的培訓,彭文瑤發現,其實爸爸可以透過耳機聽到喜歡的音樂,並會隨着哼歌,有一段和爸爸一起分享音樂的時光,音樂活動也讓爸爸心情愉快。

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19年公佈「藝術作爲促進健康與幸福的全面性報告」指出,不論是失智者或家屬,藉由參與音樂活動皆能對身心產生正面效益,有效減少醫療成本達到疾病預防的目的。

輔仁大學音樂系助理教授、音樂治療師林歆敏說,研究團隊進行「音樂照顧培訓方案對於失智症照顧者與失智者關係及照顧經驗之研究」,先讓失智症照顧者接受12周的音樂照顧培訓,再由照顧者在家中帶領失智者進行音樂活動,相較沒有進行音樂治療的對照組;研究發現,接受音樂治療的實驗組在正向照顧經驗上獲得顯著改善,並於幸福量表也呈正向變化,於增加幸褔感有明確成效。

隨着失智症患者認知、肢體活動不斷退化,照顧者常感到無計可施,進而懷疑及貶低自己,引發心理壓力。林歆敏指出,音樂治療可以透過敲打樂器、聽音樂、陪唱,或是隨着音樂節拍活動身體,增加照顧者與失智者互動,體驗彼此開心的事情,以促進正向照顧品質,增加照顧者的自我認同、成就感,並延緩失智者的退化速度。

「音樂彷彿是照顧者與失智者關係間的潤滑劑。」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音樂治療師董懿萱說,失智症音樂照顧培訓工作坊包括4次課程,教導家屬採用音樂聆聽、音樂律動、歌唱、樂器彈奏、即性創作等,並會針對每個家庭進行兩次個別訪視,提供個別化的建議,介入後約6成的家屬在正向照顧經驗及自覺與失智者關係品質均有所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