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中軸線樹寶古韻美

中山公園的千年遼柏 古樹掩映下的景山公園萬春亭

在北京中軸線申遺保護範圍內,生長着妙態千姿的古樹名木,它們與古建築相互映襯,彰顯出東方風韻的古典美。這些古老植物就像活着的“編年史”,在生態環境、園林景觀、歷史研究、文化旅遊等領域發揮着重要作用。

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園林綠化局瞭解到,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區內現存古樹名木8700餘株,它們是中軸線上的“活文物”。近日,北青報記者對中軸線上的古樹名木進行實地探訪,見證了這些古老植物的頑強生命力,更感受到公衆對於古樹名木的樸素情感。

每株古樹都有一段厚重歷史

走進景山公園,在壽皇殿東側的鎮山閣旁,生長着一株蒼老的國槐,堪稱中軸線上的“古槐之最”,樹牌顯示它已有1210年的歷史,可追溯至唐朝。此樹主幹內部已空心,空幹中長出一棵小樹,故得名“唐槐抱子”,其大枝萌發出多根小枝,撐起蒼翠的樹冠,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在中軸線範圍內8700多株古樹名木中,有大約6600株集中生長在不到6平方公里區域中,分佈在故宮、太廟、景山、中山、天壇、先農壇等6處遺產點。這些蒼翠欲滴的古樹掩映在紅牆碧瓦和市井街巷之間,古樹與古建相生相伴,見證着這條跨越千百年,綿延數公里,世界上絕無僅有北京中軸線的歷史變遷。

在這當中,不僅有生長在中山公園超千歲的7株遼柏,有橫跨中軸線的故宮“人字柏”“連理柏”和中山公園“槐柏合抱”、景山“唐槐抱子”以及太廟“樹上樹”“柏上柏”等自然奇景,還有在世界十分著名的數量多達3000餘株的天壇明清古柏羣,更有見證着明初朱棣皇帝建都北京興建太廟時親手種植的“朱棣手植柏”,以及明末最後一代皇帝崇禎最後時刻的景山“罪槐”等,每一株古樹都有一段厚重的歷史和感人的故事。

稀有古樹開出爛漫繁花

中軸線上還不乏稀有樹種。北青報記者走訪看到,故宮御花園內,生長有兩株400年曆史的古楸樹,此樹每年4月開花,將御花園點綴得春意盎然。每至花期,繁花怒放,粉紫色的花瓣如雲似霧,襯以樹旁的紅牆與琉璃瓦,美不勝收。古楸樹花冠是淺淺的粉紫色,這種別緻的紫,曾被道教賦予“紫氣東來”的美好含義。

此外,在珠市口西大街上的紀曉嵐故居里,有一株300年的紫藤與一株古海棠,據說這兩株古樹是紀曉嵐親手栽種。故居入口處的這架紫藤雖是古樹,但仍然枝蔓盤統。每年四五月份,紫藤花幻麗綻放,猶如垂下來的一幅紫色的花市,留下陣陣香風。相傳過去老舍先生常坐在紫藤下,欣賞美景品嚐佳味。

故居後院的海棠樹齡約爲310年,樹形優美,盛開時花姿瀟灑,芳香動人,樹下還有一方碑,記載着主人紀曉嵐少年時的一段動人愛情故事。

古樹附屬建築物獨具特色

除了古樹名木本身,中軸線上的古樹附屬建築物也獨具特點。

北青報記者在景山北側的壽皇殿看到,殿前廣場左右對稱分佈有42個樹池,其中38個樹池長有樹木,包括10棵一級古樹、12棵二級古樹,以檜柏爲主。

北青報記者觀察發現,這些樹池的形制基本相同,材質多爲青白石,基座多爲2.5米見方,四周雕刻如意雲,向上逐漸收窄,第二階雕刻蓮瓣造型,層次分明、圓潤飽滿。樹池四角鋪雲紋裝飾,八邊形內口直徑縮小至1.45米。廣場東側的一個樹池體量最大,其中生長着一株110年曆史的國槐,爲了適應古樹的生長,這個樹池有明顯擴大的痕跡,底座達到3米見方。

據《北京文物地圖集》記載,壽皇殿始建於明萬曆朝,原建於景山東北隅。清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移建現址,次年竣工,系仿太廟建制,供奉清聖祖以下之影像。壽皇殿前爲何要雕造豪華的樹池?一位文物專家分析說,根據壽皇殿的歷史判斷,殿前樹池很可能雕刻自清朝乾隆年間,是壽皇殿獨有的附屬建築物。放眼全北京,這樣精美的樹池比較罕見,是中軸線上獨特的石刻文物,展現出清代石匠的高超技藝。如果沒有建造樹池,樹木立在壽皇殿前會略顯單調,因此樹池具有一定裝飾作用,和建築物形成呼應。此外,皇家修建如此精美的樹池,不僅僅是爲了保護樹木,更多是等級的象徵。

對話

爲每株古樹明確一名“護樹人”

對話人: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義務植樹處二級調研員曲宏

北青報:北京中軸線文化遺產保護區內現存8700餘株古樹名木。這些古樹名木有哪些歷史文化價值?

曲宏:中軸線上的每一株古樹,默默地佇立在這裡,勇敢地面對風雨雷電,靜靜地注視着朝代的興衰更迭,不僅保存了彌足珍貴的物種資源,孕育了絕美的生態奇觀,更是承載了廣大市民的鄉愁情思,是珍貴的自然文化遺產,具有極其重要的歷史、文化、生態和科學價值。

我們經常說,“名園易得,古木難求”。當年,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參觀天壇後感言,以美國的實力完全可以複製幾個天壇,卻不能複製出這裡的參天古柏。正是這些滄桑的古樹,才使更多的後人能夠親身感受到“儀樹”的端莊、“海樹”的廣袤,重新認識中國古人心中的“天人合一”。

現在,很多遊客暢遊在中軸線,他們被一株株古樹所震撼,被一處處風景所吸引,被一段段歷史所打動,有的掃碼留言到“1000年前的古樹,想想就充滿了敬畏之心”;有的留言“如果這棵古樹能說話,他肯定能告訴我們很多不爲人知的故事”;有的興奮地說:“這真是個活的文物,末代皇帝在這棵樹前照過照片”;還有的

家長特別喜歡帶着孩子特別來看古樹,留言“孩子很喜歡古樹,到了故宮,看文物看古樹看得特別歡樂”等。

北青報:自中軸線申遺以來,北京採取了哪些措施保護古樹,提升古樹名木的養護水平?

曲宏:爲保護這些“活的文物”,北京市在全國率先頒佈了首部古樹名木保護地方法規,隨後又陸續出臺了一系列的標準和規劃。近年來,圍繞中軸線保護和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地方法規的出臺,將古樹名木列爲重點保護要素,進一步加強保護。

爲了更好地呵護這些古樹,我們爲每株古樹明確了一名“護樹人”,按標準定期養護古樹。同時,給他們逐株進行了體檢,針對有空腐、衰弱的,及時組織專家會診,一樹一策,採取保護復壯措施。還在做好古樹名木本體保護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古樹及生境整體保護和古樹基因收集、保護與擴繁等,打造了天壇古樹保護小區,進一步改善太廟古樹整體生長環境等,讓這些古樹更加健康長壽,讓這些寶貴的古樹基因得以永續傳承。

北青報:爲深入挖掘古樹歷史文化內涵,讓更多首都市民能夠欣賞到古樹美景,瞭解京城的古都風韻與歷史文化,北京開展了哪些工作?

曲宏:我們選取了中軸線上的槐樹、柏樹、楸樹、紫藤、海棠等具有代表性和歷史文化價值的古樹,推出了“中軸線”古樹主題遊線,包括“古樹繁花漫步線路”和“蒼翠壯美巡遊線路”等兩條推薦路線。市民遊客可以打卡紫禁城內貌美古楸樹和皂莢、紀曉嵐故居紫藤、中山公園遼柏等壯美古樹,沿途逛一逛故宮、北海、紀曉嵐故居、中軸線文化遺產點等景點,用腳步丈量建築大師樑思成先生所說的由中軸線組成的北京城“獨有的壯美秩序”。

爲了方便市民,市園林綠化局特別製作了古樹主題遊線地圖,廣大市民可以關注首都園林綠化官方微博、微信查閱推薦線路的詳細信息及沿線古樹,與家人朋友一起,感受北京古樹的生態之美,文化之魅。

另外,今年6月,古樹幼苗校園繁育試點活動在城市副中心北京學校、門頭溝區三家店小學、密雲區密雲水庫中學3所學校同時舉辦。據統計,3所學校共栽植古樹鉢苗2種80株,盆苗4種36株,播育種子4種210粒。這些種子和幼苗來自太廟“朱棣手植柏”、密雲“九摟十八杈”古柏等古樹。活動將見證着北京中軸線歷史的太廟“朱棣手植柏”的幼苗播種在更廣闊的京華大地,也把北京中軸線、北京古樹故事播種在更多的學生心中,真正“讓古樹活起來”。

內存

北京中軸線上主要古樹

故宮:古楸樹

故宮中古樹成羣,共有古樹448株,這些古樹位於紫禁城各處,櫛風沐雨,承載諸多歷史記憶。其中,有3株古楸樹,是可觀賞的開花古樹。這3株古楸樹中,有2株分佈在御花園內,1株在慈寧花園內。御花園內的古揪樹種植於明嘉靖年間,距今已有400餘年,每至花期,繁花怒放,粉紫色的花瓣如雲似霧,襯以樹旁的紅牆與琉璃瓦,美不勝收。古楸樹花冠是淺淺的粉紫色,這種別緻的紫,曾被道教賦予“紫氣東來”的美好含義。

中山公園:槐柏合抱

與故宮僅一牆之隔的中山公園內有612株古樹,這裡原爲社稷壇,其中7株古柏樹,歷經千年歲月,見證了社稷壇的興衰。園內“槐柏合抱”更是惹人注目,這株獨具特色的古樹由側柏和國槐合二爲一形成。其中,柏樹已經生長了500多年,而槐樹則紮根於古柏樹幹的裂縫中,也生活了200多年。日積月累,槐樹樹幹越長越粗,終於掙脫柏樹的懷抱,茁壯成長。槐柏交相輝映,生機勃勃。槐樹巍然挺立、柏樹蒼勁峭拔,兩樹和諧生長,共同繁茂,而且國槐和側柏同是北京市的市樹,實爲園林奇特景觀,爲北京古樹名木之一。

景山公園:古柏

景山公園是中軸線上能登高飽覽京城的去處,這裡曾名萬歲山,目前共有1025株古樹。後山有幾株頗有故事的古柏,其一是因清代皇帝寵物貓而得名的虯龍柏,樹形筆直粗壯;還有兩株二將軍古柏,猶如一對挺拔的士兵守護在觀德殿前。它們的每一處枝丫,都見證着景山由皇家後山轉爲市民公園的歲月變遷。

紀曉嵐故居:古紫藤、古海棠

珠市口西大街上的紀曉嵐故居里,有1株古紫藤與1株古海棠,樹齡都有310多年。古紫藤位於故居入口處,雖是古樹,但仍枝蔓盤繞,每年四五月份,紫藤花絢麗綻放,猶如垂下來的一幅紫色的花簾,留下陣陣香風。古海棠位於故居後院,樹形優美,盛開時花姿瀟灑,芳香動人。樹下還有一方碑,記載着主人紀曉嵐少年時的一段動人愛情故事。

宋慶齡故居:西府海棠

北京名人故居種海棠的不少,最有名的要數宋慶齡故居內被評爲“北京最美十大樹王”的西府海棠了。這裡在康熙年間是大學士明珠的府邸,其子大詞人納蘭性德曾在此生活過,後爲醇親王府、和珅別院和溥儀潛邸。據說這兩株海常是當年醇親王手植。民國年間宋慶齡在這裡生活期間,十分喜愛海棠,她經常在樹下散步,邀友人賞花,還製作過海棠果醬。這兩株古海棠相互守望已逾百年,枝葉繁茂,花朵精緻漂亮,後院還有丁香,可以一同欣賞。

北二環城市公園:苦楝

北二環城市公園位於中軸線附近,公園內(鼓樓大地鐵站F口東側)有一株樹齡百年的苦楝樹,每年四五月份春夏之交,苦楝樹會開出淡紫色的小碎花,並散發出一股淡淡的清香。苦楝樹在北方並不多見,其開花時正值暮春初夏,故而又被稱爲夏季的風信花。

本版文/本報記者王斌

本版攝影/本報記者郭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