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生成式AI恐被過度神化 學科應先固本
學界形容,生成式AI浪潮在大專校院被過度神話,但絕非某些瀕危科系的續命丹。記者林澔一/攝影
AI浪潮崛起,私立大專校院要求自114學年起,不分學科將生成式AI融入所有教學課程。但學界形容,生成式AI浪潮在大專校院被過度神話,但絕非某些瀕危科系的續命丹;再者,AI太快讓學生得到以爲可應用的答案,反而成爲逃避「實打實學」的藉口。
據立法院一一四年度國立大學校務基金和年度業務計劃,公立大學多將培養學生科技素養列爲計劃之一,暨南大學就表示將繼續實施新制通識教育,其中一項即是AI文創協作;成功大學也表示,將協助教師善用AI技術作爲教學輔助工具。
北教大語創系楊宗翰副教授表示,近年都是自願將課程納入生成式AI,如鼓勵學生借AI產製圖片、彙整資訊,以利學習雜誌編輯時利用。但大學不是工廠、知識也非模具,如講授文學史課程就不鼓勵學生向AI求助,倘若學生接受混雜部分錯誤的資訊,文學史的理解、觀點可能偏差,日子一久,則神仙難救。
楊宗翰也直言,生成式AI浪潮在大專校院被過度神話,反映的是近年少子化警報下的扭曲心態,但AI絕非某些瀕危科系的續命丹,全臺一年生源有限,AI終究無法幫院系所生小孩,且學科若連固本都做不到,則遑論談AI應用。
高教工會副理事長翟敬宜也表示,生成式AI對研究生撰寫論文、讀資料助益很大,但近年也觀察到,成爲部分學生逃避實打實學的藉口。學習的歷程在於發現問題進而解決問題,過程需有邏輯、有步驟的訓練,但AI讓學生太快得到以爲可以應用的答案,進而失去思考能力。
翟敬宜談到,無論領域,學生的重點是「學習如何學習」,學會找問題,學會找到解決問題的路徑、策略、方法,如現在大學教師也常用AI找靈感,但書寫論述還是得靠自己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