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社安網非全能 社工不是神

不滿衛福部提出加強社工訪視頻率等改革措施,全臺社工工會串聯三百多人,昨到衛福部抗議。記者曾吉鬆/攝影

兒虐案引發關注,衛福部緊急開會,提出加強訪視等改革,不僅引發社工不滿,學界也不贊同。政大社工研究所所長王增勇表示,政府應該說出真相,那就是「社安網並非全能、社工不是神」,輕率做出決議,只是打擊社工士氣,且讓社安網失去了人己互信的基礎價值。

王增勇強調,與其要求社工加強訪視、不定時查訪,政府應讓社工擁有更多自主空間,因爲社安網服務個案差異性極大,無法採取標準化的處理流程,一旦變成同一條生產線,問題將更爲嚴重,如不定時查訪,就宛如要求社工把每個人視爲潛在施暴者。

「社工界流傳一個笑話,你願意被個案騙幾次?」王增勇表示,許多社工即使被輔導個案騙取物資、同情心,但下一次仍願意被騙,就是不願意犧牲對人的信任,這正是社工的本質及熱忱;這次政府擬定改革措施,卻要讓社工集體不信任工作夥伴(保母)。

「若社安網是建立在恐懼、不信任之上,就註定要失敗。」王增勇說,彼此互信纔是社安網基礎,當一個社工不再信任人,他就不再是社工。發生不幸事件,本該咎責檢討,但剴剴案並非通例,政府檢討措施形同懷疑所有保母都會虐待兒童,變相鼓勵社工不要信任任何人,破壞社安網基本的價值。

新北市昨表揚績優社工,市長侯友宜一一握手致謝,他哽咽說,社工是無聲戰士,一路保護個案,心中累積衆多的創傷,卻需面對外界更大壓力跟挑戰,評論、責難概括承受,希望社工們別因單一事件而被擊垮信心。

獲「努力不懈獎」的李玉華,社工年資廿二年,她說,曾在陪伴個案時,黑道上門,她和個案被關至小房間,對方將手槍放在桌上;當時心想「這會是我的最後一天嗎?」所幸溝通數小時後,才得以逃離現場。返家後坐在牀上徹夜未眠,思考着還要繼續當社工嗎?還是聽父母的話,做超商店員,還比較安全。

李玉華認爲,當社工撐起社安網時,也該給他們足夠的安全跟裝備、合理工作量、合理的期待,讓社工可以安心在前線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