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建議 讓民衆低利貸款買容積

臺北市南機場整建住宅的房屋空間普遍不大,多落在8至12坪大小,有居民擔心都更後若無法1坪換1坪,重建後生活空間恐怕再壓縮。(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市除人口高齡化,建築物也進入「超高齡」亟待都更,但現行制度下,多數都更案難以1坪換1坪,致使民衆卻步。學者認爲,政府應該要有「健保有自付額」的概念,可採取使用者付費,透過優惠低利貸款給民衆就是非常好的方法,甚至可透過釋放更多容積獎勵,增加建商銷售總額打平成本,進一步壓低民衆及地主的自付額。

臺北市進入大都更時代,截至2024年3月,臺北市屋齡30年以上建築物佔總棟數75.98%,屋齡50年以上建物又以大同區比率達50.30%最高,都更刻不容緩,但受到「地價」、「造價」、「地主的期待」影響,都意味着都更後新屋空間恐怕會縮水,降低民衆都更意願。

對此臺北市副市長李四川也拋出「市府提供貸款利息補貼」方案,藉由購買容積達成1坪換1坪的效果;政治大學不動產研究中心諮詢委員、政大地政學系教授林左裕表示,1坪換1坪是前臺北市長郝龍斌時代提出,用以鼓勵大家配合政策推動都更,早期營建成本相對較低,部分區域確實有機會辦到,只是隨物價高漲,人力、工料成本都通膨高漲下,1坪換1坪愈來愈難達成。

林左裕指出,建商的成本高,分配給地主的利潤不足以支應整個營建成本,1坪換1坪變得很難達到,反而政府應該要有「健保有自付額」的概念,才能夠達到都市更新雙贏,甚至是建商、住戶以及公部門三贏的局面。

他認爲,既然1坪換1坪愈來愈不可能,政府提出來的獎勵要有其他管道,同時也要鼓勵民衆配合,例如優惠低利貸款就是非常好的工具,增加容獎給建商有更多的總銷售額也是方法,可以撐起營建成本,壓低民衆及地主自付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