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北京新戰略思維 精準性前所未見

大陸國務院公告,2024年1月1日起對原產於臺灣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的協定稅率。圖爲中油前鎮儲運所氯乙烯儲槽一景。(中央社)

大陸國務院宣佈取消ECFA對臺12項產品關稅優惠,學者直言中共的經濟威嚇戰略十分精準,前所未有,給臺灣很大的震撼,但也認爲其實際損失可控,或可假設中共已準備好後續策略,其發動時間點與臺灣選情變化緊密關聯。也有學者認爲,政府未提出解決辦法,須汲取教訓。

致理科大國貿系教授張弘遠21日受訪表示,中共取消對臺ECFA部分關稅優惠,應該是要從經濟層面影響政治格局,特別是針對目前臺灣總統大選的膠着選情,來達成其在臺灣議題操作的主動性和戰略威嚇性。中共選擇對具重要領導作用的石化產業出手,給予臺灣很大的震撼。

但張弘遠也指出,此次臺灣12項被中止優惠的產品,若從市佔率和營收來看,其實際損失處於可控範圍,該操作方式意味着,這是一種十分精準的經濟威嚇戰略,背後用意在於點醒兩岸關係除了「戰爭與和平」的對立命題外,還有其他的可能選擇,譬如經濟紅利的增加或減少。

張弘遠強調,此次中共一反常態,選擇在當前藍綠兩黨候選人民意支持度僅有3%的差距情況下,先後公佈貿易壁壘報告及取消12項產品的優惠關稅,其操作時間點和操作方式的精準性前所未見,「顯然北京已經有了新的戰略思維,選擇自己能主導的範圍,採取更積極的策略影響臺灣未來選情的走向。」

大陸國臺辦發佈聲明指,希望兩岸雙方在九二共識基礎上協商經貿問題。張弘遠認爲,這是中共留下的一種「政治解方」,爲現有的關稅優惠保留談判空間。而在民進黨政府很難改變兩岸政策的情況下,臺灣民間或商業團體成員向北京方面聯繫互動,似乎就變成兩岸互動的解決之道。

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講座教授趙建民直言,在此關鍵時刻,中共的類似動作有介選嫌疑,批評北京對臺灣的民主政治過程不夠尊重。但他同時指出,中國大陸啓動相關調查程序將近1年時間,政府卻只有批評對方政治操作,未提出任何解決辦法,須從中汲取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