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準名優特,闖出大市場(現場評論)

劉曉宇

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堅持市場引領產供銷一體發展

鮮燉銀耳羹,凍幹銀耳,銀耳糕點……在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十方田”農產品展示中心,20多種銀耳產品令人大開眼界。當地領導幹部化身“銀耳推介官”,講起“銀耳入糧”的故事:“以前按斤賣,如今按朵賣,價值提升十幾倍!”

擁有良好自然地理條件的古田,自上世紀90年代起,就從小小菌菇中探尋食物的新可能,逐步成爲我國重要的食用菌商品化生產基地。近年來,古田積極開發新產品,在食用菌流通營銷環節下功夫,創立縣域公共平臺,對接電商平臺,助力小銀耳發展成大產業。

踐行大食物觀,需要跳出食物看食物,立足市場看產業。向山林要食物,大力推動現代農業轉型,福建擁有良好的條件和基礎。發展現代農業,讓多元化食物有銷路、受歡迎,需要選準地方名優特產,摸清市場需求,促進相關產品和產業沿着市場化軌道高質量發展。

把好品質關,守住產業發展生命線。在古田,一款金黃色的“金耳”深受消費者喜愛。通過科技研發,這款新品種,不僅在鮮切擺盤時口感似鮮美的魚生,營養價值也高於普通的黑木耳、銀耳。用現代工藝爲農產品賦能,有利於保證質量,也能豐富類型、口感,幫助菌菇賣得出、賣得好。堅持高標準、高品質,在嚴控質量的基礎上推陳出新,才能讓名優特產品走向更廣闊的農業大市場。

整合資源,引導產業鏈協同發力。如今,“遊覽一次翠屏湖、品嚐一桌全菇宴、體驗一把種蘑菇、帶走一箱副產品”,成爲遊客來古田遊玩的“打卡套餐”。這得益於當地建強食用菌產業鏈條,實施食用菌標準化生產、良種繁育、科研創新、產業服務、品牌文化推廣等提升工程,將“一朵菇”融入一二三產的方方面面。產業鏈強,產業發展潛力就大。延伸產業鏈條,推動三產融合,努力提升農產品附加值,促進經營理念和方式轉變,方能做好特色優勢產業文章,更好釋放發展動能。

探索路徑,構建新型農業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闖市場,不能僅靠農戶“單打獨鬥”。在寧德市周寧縣李墩鎮,52歲的葉孝華有兩個身份:既是30畝林地承包人,也是一家生物科技公司職工。他以林地入股,有工資、能分紅、風險小。周寧縣推動企業規模化種植,發展出40多家中藥材企業(合作社),年產值達3500多萬元。放眼福建,全省推進“林、茶、果、藥”結合,強化利益聯結機制,依託龍頭企業和專業大戶,打造“基地可溯源、產品有銷路”的森林食品和林下經濟產業鏈。面向未來,推進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農民一塊幹、一起闖,就能進一步增強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行走在古田縣吉巷鄉阪中村,只見一輛輛貨車進進出出,將銀耳羹等深加工產品運往福州、廈門等地。菇農彭仁勝笑言:“山貨賣得遠,菇農心裡甜。”因地制宜培育特色優勢產業,堅持市場引領產供銷一體發展,就一定能讓優質農產品供給更加豐富,讓農民收入節節攀升。

(作者爲本報福建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3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