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出清加速 “腰尾部”私募路在何方

近日,一則關於“上海某證券類私募機構以65萬元低價賣殼”的消息在私募圈廣泛傳播,並引發了私募行業在新行業環境下如何持續經營發展的思考。

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隨着行業扶優限劣、嚴監管的大幕拉開,當前證券類私募機構的行業出清正在加速,未來較長時間內,以賣殼、併購、主動註銷等形式退出行業競爭的機構預計會持續增多。在此背景下,持續提升合規能力、打造出自身策略的特色和競爭力、探索適合自身發展的運營模式等,將成爲“腰尾部”私募生存、發展的關鍵所在。

私募低價賣殼

針對近期“上海某證券類私募機構以65萬元的價格,低於市場行情賣殼”的消息,中國證券報記者經多方求證,暫未獲得這傢俬募的準確名稱和信息。不過,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當前的行業環境和市場環境下,出現類似選擇主動退出市場競爭的私募管理人,並不令人意外。

上海某私募機構服務商的負責人表示:“與以往相比,私募賣殼可能更加難賣,在新的行業監管環境下,私募機構註冊、展業的門檻都比以前要更高,很多私募很難保殼,現階段願意註冊證券私募的機構也比原來更少。”

從“掛牌價”來看,某私募外包服務機構事業部負責人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當前證券類私募機構轉讓(即通過變更工商註冊、股權和實控人,實現賣殼)的市場主流行情報價大約在80萬元左右,前提是這傢俬募沒有違規、違法、訴訟、實繳資本等方面的硬傷,“要比較乾淨”。消息中的這傢俬募報價的確不高。另外,該人士透露,2020年私募殼資源較爲火熱時,成交價一般都在120萬元左右。

銓景基金FOF基金經理鄭彥欣稱,從其瞭解的情況看,今年以來民間委託轉讓證券私募的案例早已持續增多,但情況並不太好。主要因爲買方需要具備符合監管的團隊條件。例如,受讓方在投資經理、合規負責人、法人代表、實控人股東等方面均必須滿足相關監管要求。不少買方會認爲與其買殼,不如直接註冊,兩者的難度可能相差不多。

退出案例預計將增多

值得注意的是,在業內人士看來,隨着市場環境、行業環境的持續變化,類似賣殼或以其他形式退出私募行業的案例,未來可能進一步增多。

作爲一家成長型私募,上海卜築投資合夥人張俊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在新的行業環境下,一方面,不少證券私募機構以往本就存在“並不實際持續經營”的情況;另一方面,隨着私募運營、合規成本的提高,相關私募逐步退出也是必然。與此同時,還有一些規模較小的私募,由於長期無法實現收支平衡或盈利,逐漸退出市場也是正常的行業優勝劣汰現象。張俊同時預計,除賣殼外,未來預計也會有部分私募機構以“多家合併、降低運營成本”的方式維持經營。

從新的行業監管要求看,張俊認爲,私募運作指引等行業監管新政,在產品成立規模以及存續規模門檻等方面,已經對許多小型私募構成了壓力,同時在合規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威投資的投資經理劉弘稱,近兩年外部宏觀環境影響持續顯現,而私募行業監管的收緊又進一步提升了私募行業的生存門檻;在這樣的背景下,未來證券私募機構退出的數量預計會進一步增加。而除了賣殼之外,一些中小私募一方面可能選擇直接關停,另一方面也可能通過互相整合、兼併的方式,提高自身的市場競爭力。

“腰尾部”機構亟待練好內功

第三方機構格上基金研究員遇馨認爲,私募行業監管的加強,提高了行業的准入門檻和合規成本,可能導致一些不規範運作的小型機構面臨更大的生存發展壓力。遇馨建議,處於“腰尾部”的私募機構應在四個方面持續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提升長期生存能力。第一,加強投研能力,提高投資策略的豐富度和穩健性,以適應不同的市場環境;第二,強化合規管理,優化成本結構,確保公司運營和產品管理符合監管要求,減少合規風險;第三,在策略等方面打造差異化特色,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第四,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建立長期穩定的客戶關係,提高投資者信任度和忠誠度。

此外,張俊表示,證券私募行業作爲“高激勵”的行業,其商業模式特有屬性可能會導致一些基金經理爲了追求高額的業績報酬,或者是更大資管規模帶來的更多管理費,而去選擇風險更高同時潛在收益也很高的標的進行博弈,因此合規和道德風險纔是私募機構長期發展所面臨的最大風險。因此,即使是中小私募機構,也必須將合規和內控提升到重要的位置。未來,採用平臺化運作的方式將投資和風控、合規完全隔離,可能會成爲中小型私募機構發展的重要趨勢。

在投資策略的把控方面,鄭彥欣表示,“腰尾部”私募在策略上應更加追求業績的確定性和持續性,聚焦自身核心競爭力,加強深度投研,從而打造“小而美”的競爭優勢。

劉弘認爲,目前“腰尾部”私募當下最合適的發展方向,應當是聚焦競爭度相對偏低的細分策略市場。在提升投研能力、不斷優化核心策略的同時,能夠把自身最好的產品展現給市場,併爲相關策略尋找到真正收益預期和風險偏好相匹配的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