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建生命園區居民反彈 竹縣府說明計劃原委

縣府舉辦興建新竹縣生命紀念園區說明會,會場掛滿抗議布條和看板,未能理性溝通,縣府事後說明興建原因。(羅浚濱攝)

縣長楊文科列爲「五支箭」之一的新竹縣生命紀念園區,遭地方民衆成立反生命園區自救會以聯署方式反對,25日說明會未能理性溝通,縣府事後說明興建原因,強調縣立園區能提供平價、便利又兼具公益的一條龍服務,讓亡者都能在園區有尊嚴走完最後一哩路。

民政處長賴江海說,新竹縣缺乏縣立生命園區,公立殯葬設施、納骨塔位不足,私立又非人人能負擔,導致許多鄉親到外縣市辦後事,收費較高且來回奔波不便。

目前,新竹縣火化場僅私立1處3爐和公立竹東園區1處3爐,在私立火化必須同時辦理後事,收費超出公立許多。

公立竹東園區則因禮廳、靈堂等空間規模不足,不敷使用,火化後還必須另外找地方設靈堂和告別式,或另覓地點晉塔,極爲不便。

此外,新竹縣公立的納骨塔使用率已達77.20%,剩餘4000多塔位因老舊等因素乏人問津。私立納骨塔位價格往往爲公立塔位的數倍,導致使用率僅22.65%,拉低整體使用率。

民政處統計過去10年新竹縣人口數和死亡人口數,推估竹縣未來30年,每年死亡人口將從現近4000人逐步上升到5100餘人,30年總死亡人口數近14萬人,都會火化也需要納骨塔位,加上公墓遷葬需求,現在不興建恐無法跟上需求。

賴江海指出,縣立生命園區預定地的選址經多年尋覓,綜合考量區位和環境敏感因素,經法規檢討和環境敏感檢核,選定湖口大圓山陣地周邊地區。

園區預定地距離學校爲700公尺,遠超過法定標準300公尺,與學校之間有4公頃的綠帶隔開,未來將用最先進設備和方式火化,降低污染,確保不影響居民健康。

園區交通部分,未來將從臺1線和國道1號交流道聯絡道出入,所有殯葬儀式在園區內完成,不會有送葬車隊,出入園區時間也與當地上下班尖峰不同。

賴江海指出,興建生命園區除因應設施不足外,更重要的是提供縣民平價的殯葬設施與服務,讓亡者從大體接運、靈堂設置、入殮、告別式追思,再到火化、晉塔或環保葬等所有過程,都能在縣立園區內舉辦,省去鄉親奔波外縣市辛勞,也避免外縣市或私立設施較高的費用,照顧普羅大衆。

另一方面,縣立園區也能以較低費用和補助來照顧低收入和弱勢民衆,讓所有亡者有尊嚴地離開、生者安心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