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臺大分院引進支氣管鏡熱蒸氣消融術 逾10位病人受惠

新竹臺大分院創全國之先引進支氣管鏡熱蒸氣消融術,風險低且恢復時間短,2年前治療首位病人以來,已完成超過10例,病友高先生(右二)回院分享經驗,與新竹臺大分院院長餘忠仁(右三)、胸腔內科醫師張立禹(右一)合影。(王惠慧攝)

慢性阻塞性肺病人透過傳統開刀治療恢復期長,加上病人普遍高齡,能受惠的病人相對有限,新竹臺大分院創全國之先引進支氣管鏡熱蒸氣消融術,風險低且恢復時間短,2年前治療首位病人以來,已完成超過10例,病人術後生活品質也獲改善,19日邀請病友分享經驗。

新竹臺大分院院長餘忠仁指出,新竹臺大分院是全國第1家導入支氣管鏡熱蒸氣消融術,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2年前治療首位病人後,至今已完成逾10例,希望讓更多病友瞭解,醫院雖非醫療中心,但因病人有需要,最早引進相關治療方法。

餘忠仁說,末期肺阻塞病人無論藥物、復健仍無法改善症狀,藉由支氣管鏡熱蒸氣消融術,讓病人有機會獲得更好的生活品質,甚至有部分病人肺功能也能被改善,引進此技術也是重要里程碑,代表國內對肺阻塞治療有進一步提升。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因爲吸入香菸或其他有害微粒、氣體引發肺臟及呼吸道產生慢性發炎反應,肺部實質受到慢性發炎破壞,其好發在40歲以上族羣,盛行率爲6.1%至9.5%,且常見的共病症有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羣、肺癌、支氣管擴張等。

新竹臺大分院胸腔內科醫師張立禹說明,嚴重肺氣腫的病人,早年只能以傳統手術,把功能比較不好、受損較嚴重的肺葉開刀拿掉,換取較多空間給好的肺部,但病人可能因爲年紀等開刀風險高,加上傳統手術傷口會疼痛,術後恢復期也較長,真正能夠撐過的病人比例不高。

張立禹說,在新技術引進後,在術前先透過電腦斷層及程式分析,決定目標肺葉及治療的劑量,再透過支氣管鏡與專門導管,將100℃水蒸氣注入目標肺葉,利用熱蒸氣對嚴重度較高的肺葉造成局部發炎反應,使目標肺葉在數週到數個月後逐漸萎縮,目標是在半年內,讓改善病人的生活品質。

張立禹說,新竹臺大很早就開始發展內視鏡治療,只要對改善病人生活品質有幫助,都會嘗試、學習,先前也到德國學習技術,終於等到有臺灣廠商願意代理新的技術,才積極向院方申請購置機器,中間甚至遇上疫情,但大家仍願協力,在臺灣建立起完善的治療方式。

66歲的高先生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先前在標準治療下,即使以3種不同的吸入性藥物控制,效果仍有限,在醫師的建議下接受支氣管鏡熱蒸氣消融術,術後隔天順利出院。高先生說,以前穿衣、穿鞋和上樓梯都有困難,治療後現已過8個月,不僅吃的藥減少,生活品質也慢慢改善。